关于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典故

如题所述

  1) 秋毫无犯:《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2) 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3) 恨相知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 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5) 鹰击毛挚:《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6)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7) 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9) 刎颈之交:《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0)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 亡国之音:《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2) 利析秋毫:《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13) 睚眦必报:《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14) 如胶似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5)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6) 乐极生悲:《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17)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8) 无出其右:《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19) 如胶如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20) 循环往复: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21) 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22) 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23) 无可奈何:《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24) 千金之子:《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25) 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26) 网开一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27) 相提并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28)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9) 身先士卒:《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0)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3) 相得益彰:《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4) 正襟危坐:《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5) 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6) 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7) 坐上琴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8) 乐而忘返:《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9) 兔死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0)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1) 网开三面:《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12) 怒发冲冠:《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3)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
  14) 瓦解土崩:《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15) 脱颖而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16) 后来居上:《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7) 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18) 博闻强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19) 低回不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3
知尽能索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趾高气扬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沾沾自喜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瞻云就日 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在人耳目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在此一举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作作有芒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朱轮华毂 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眦裂发指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作法自毙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逐鹿中原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坐观成败 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舟中敌国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助纣为虐 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锥处囊中 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彰明较著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作壁上观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坐不垂堂 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诸子百家 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左提右挈 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擢发难数 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众人广坐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志高气扬 志气高昂而自得。
择地而蹈 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斩将刈旗 同“斩将搴旗”。
彰明较着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招摇过市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朝奏暮召 指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振兵释旅 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振兵泽旅 见“振兵释旅”。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枝大于本 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指麾可定 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彘肩斗酒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智尽能索 索:竭尽。智能和能力都已用尽。
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史记·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周公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助桀为暴 同“助桀为虐”。
助桀为虐 桀:夏末暴君;虐:暴行。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逐近弃远 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铸山煮海 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主少国疑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转败为胜 变失败为胜利。
斫雕为朴 见“斫雕为朴”。
邹衍谈天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遵而勿失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厌兆祥 谓遵循预兆行事。
作法自弊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左建外易 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威权,变革法度。
坐上琴心 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坐薪尝胆 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左萦右拂 左收卷,右拂拭。比喻轻而易举,或技艺精湛。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擢发莫数 擢:拔;莫:不能。拔下全部头发,也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自郐而下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羊狠狼贪 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怏怏不乐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一寒如此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睚眦必报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一决雌雄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一抔黄土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狐之腋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