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家长怎么为孩子复习

如题所述

  一年级数学家长为孩子复习的技巧:
  一、要了解一年级数学的内容及要求(以第一学期为例)

  (1)1—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以内的数,1—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至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连加、连减式题。
  (2)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整点的认识。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及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帮助孩子掌握数的概念
  孩子在入学前,可能会数会认20以内的数,但不等于了解这些数的实际意义,家长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概念。
  (1)认识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如“ 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要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说明“5”所表示的实际数量,如“国旗上有五个五角星,每个五角星又有五个角”,一只手有5个指头,5个苹果……还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连续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时钟敲了5下,……从而使孩子知道一个抽象的数可以表示的实际数量是很丰富的。
  (2)认识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就是要认识一个数或 物体在一个自然数列或一组物体中的位置和次序。如:应知道7在6和8的中间,7大于6,但7又小于8,训练孩子用多种方式练习计数同时还可以利用儿童生活实际中的数字材料,让孩子顺数,倒数,教孩子知道用来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叫基数,如1个、2个、3本书、4辆车、5个茶杯……。用来表示次序的数叫做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辆、第五个座位……。
  (3)认识数位,掌握十进制的概念。知道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的,认识20以内的数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进一的情况,要求孩子认识满了十就要有一个大的新计数单位出现,即10个一就是1个十。10个十就是1个百,掌握数位的顺序和进位,这是读数和写的基础。
  (4)正确地读数和写数。孩子第一次学习读数和写数,可将数字形象化,并编成儿歌:
  1象小棒斜着放 2象小鸭脖子长 3象耳朵有个弯
  4象小旗高高举 5象钩子多一横 6象口哨嘟嘟响
  7象镰刀来割草 8象小圆走大圆 9象气球空中飘
  指导孩子用田字格写数,严格掌握每个数字笔顺和结构写得正确、匀称、规范、迅速不能乱画或倒笔。
  (5)正确认识“0”的意义,家长如果问孩子,“0”表示什么?孩子会说:0表示一个也没有,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个不全面,0还可以表示温度,摄氏0度时,水就会结冰了,能说没有温度吗?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数轴和米尺的起点,就用0来表示,0在1前面,0还可以点数位,少了0或多了0,数就会发生变化。
  三、让孩子学看书,学识图,加几、减几明朗化
  第一册的数学课,大多都是以图来表示所学内容的,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把呆板的知识生活化了,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了。孩子们喜欢看,乐意看,只要我们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孩子是愿意学习的,孩子们学会看图,弄懂了图画的意思,就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了,加几减几也就明朗了。
  四、让孩子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加减运算的基础。
  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是学习一位数加、减法的关键和基础。儿童掌握数的组成越多,越牢固,计算的方法就越灵活越快,孩子必须要学好,怎样学呢?
  (1)摆学具学:如5的组成,先拿出5个圆片,然后有规律的分摆圆片 ,后2个是前2个交换位置得到的只要记住前2个就可以了,因此,10以内各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学习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有规律的分摆,有规律的记忆。
  (2)用游戏记:在孩子通过摆学具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后,可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达到熟练的目的。如对手指、对口令、拍手等。这些方法,可在平时走路、睡觉前夕,经常化的练习,使孩子达到脱口而出的目的。
  孩子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在做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也可以用做加法想组成,做减法想分解的方法来计算。使之正确迅速的说出得数,还可以解除掰手指算加减的慢而错的方法。
  五、让孩子找规律学20以内进位加法
  20以内的加法比10以内的要难,学生算得较慢,要使学生每分钟算出30道题,优秀者能口答40—50道题,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首先,就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
  1、凑十法学加法:凑十的方法是: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板书如9+2=11 想9+( )=10 9+1=10就把2分成1和1
  9+1=10 10+1=11
  8+5 想8+( )=10 8+2=10把5分成2和3
  8+2=10 10+3=13
  2、看算式找规律:
  如: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让学生看算式,仔细观察,9加几的加法,第一个加数都是9,加出的得数,个位数都比所加的数少1,为什么呢?因为9和1凑成10,拿出了1个和9减成了10,所以得数的个位数就少了1。
  同样8加几的就是得数的个位数是少2,7加几的就少3,以此类推。孩子掌握了这些规律,熟记了这些规律,就能很快的、灵活的、准确的算出得数。
  3、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方法学习加法
  因为在前面学习了大数加小数,学小数加大数时,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方法来学习。如9+8=17,那么8+9=17,9+2=11,那么2+9=11。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以使计算正确迅速。
  六、帮助孩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意义解决加减的简单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早起步、早培养,有意无意,随时随地的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题:让学生口答,如,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鸟呀?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2个,还剩几个呀?等等,当孩子说出几加几或者几减几时马上肯定表扬,给予称赞,并问她是怎么知道该用加法或者用减法算的,让学生领先知道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用加法算。求还剩几个?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算。这样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孩子在今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之中不感到困难,有得心应手之感。
  七、对孩子不放任,不包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太阳,如果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不好,做得不对,就不忍心让他改错重写,放松要求,或者干脆替孩子写,替孩子改,是不好的,不要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懒惰的思想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有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并能做到清洁、整齐、干净、漂亮和按时完成作业。同时还要注意写字握笔的姿势,随时做到“三个一”胸前离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真正做到学校、家长共同教育,协作提高,达到都是和家长们预想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8
如何辅导一年级孩子数学?
一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系统学习的起点,典型的螺旋式课程特点,教材内容的安排是结合孩子认知成长阶段的。小学数学是内容简单和学习过程不简单的统一,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科学引导。
① 拓展数学认知面
数学有“数”也有“形”,数学无处不在!
一年级数学内容更多是通过认知来学习数学概念,这就需要家长推动孩子日常数学经验的积累,辅导数学首先要拓展生活中数学的认知,这也符合这个阶段孩子通过“实物”认知理解概念的年龄特点。
→ 生活中的数
计算是重要的内容,但是数概念系统的建立更重要,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位认知,数的组成与分解,单数与双数,序数的认知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去引导认知。不要闷头单练计算。也不要因为学前会100以内数的计算而不重视基础分段系统学习。
→ 生活中的形
不需要死记硬背,把孩子带入场景中,通过问题串形式去提问引导,鼓励孩子描述出来,通过不断地接触,触碰,观察,操作等实践,才能积累大量地数学经验。关注数学学习时不能只关注孩子学过那些知识点,更需要重视需要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
日常数学经验时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很大程度上一年级内容并非“新知识”,而是孩子从自身的现实世界出发与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典型如人民币的认知,钟表的认知等。
② 激发孩子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去认知概念,是推动和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方式,也是对于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课堂学习概念都需要导入情景,带入情景中去,孩子更容易理解内化。此外,还可以通过趣味益智游戏和题目进一步在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全方位进行数学思维启智,所以要提供好玩,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至关重要!数学好都是低年级“玩”出来的。爱上思考的过程更重要。
比如通过七巧板认知基础图形及图形组合,通过数独游戏培养数感,锻炼数字推理能力。
③ 重视作业错题反馈
功夫在平时,关注孩子作业情况,一方面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另外要重视作业,可以通过设置家庭红花奖励,来引导孩子自我检查的习惯建立。像对待考试一样做作业。
一年级需要大量的巩固练习,要重视错题,错题反映了孩子在掌握知识方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理解困难。学会了到熟练掌握了,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优先保证正确率。比如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最少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分段学习和巩固练习过程。计算更深层次是对于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利用计算去解决问题。
10的分成 → 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退位)→ 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 图文算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