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我心中读后感怎么写

如题所述

读《梁启超传》有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之所以想了解一些有关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少年中国
说》里的这段话。身为梁启超口中的少年的我们,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
中,又该如何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真正的中国少年呢?或许通过对《梁启
超传》的阅读,了解他的身处的特殊环境,感受他屹立时代前沿的想法,能让
我收获不少吧。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的名字与中
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如公车上书、立宪行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
等等紧密相联。他一生多变,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古今中外各种思潮的影响,
其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都极其复杂,且时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在中国近代
史上,他是争议颇多的人物之一。他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
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通过他既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中国近
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又可以从一些层面了解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化的轨迹。

《梁启超传》
是李喜所和元青所著,
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传记。
一方面对其思想文化建树分析评价;另一方面对他的家庭生活、个人性格、业
余爱好、人际关系,以及后人情况等进行介绍。

读书之前,就曾听说读梁启超,如果能读出忧患,便是读懂了他所处的时
代,甚至也会读懂他身后即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确实如此,梁启超一生,可谓
波澜壮阔而事业多艰,这也是跟近代国家之忧患坎坷相合。他的思想,也是在
不断地求新求变,其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言的:
“以今日之我
,
与昨日之我战;以
明日之我,
与今日之我战。

但其思想的一个核心,
还是爱国,
强国之梦,
忧国,
忧民之心。

梁启超所生于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内忧外患,乱象毕现,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堕入地狱的底层”
。然而最可悲的还不在此,而在于当
时道德的堕落、
思想的颠倒和民智的固陋,
堕入地狱的底层而不自知,
“哀莫大
于心死”

梁氏师从康有为,
率先睁开了眼睛,
为挽狂澜于既倒,
发动戊戌变法,
创学会,办报纸,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然而,诚如梁氏后来所言,
“戊戌
维新之可贵,
在精神耳”

戊戌变法是次很不彻底的改革,
依靠的是绝无寸柄的
光绪帝,方行百日,即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所扼杀。如何不叫人
感到无奈与惋惜呢?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

读《梁启超传》给我新的认识是:一是不能用“维新志士”这样一个简单
的标签来概括梁启超复杂的一生,二是不能把康梁混为一谈,梁启超是常求新
求变的,其后来之发展,远远走在了康有为的前面。如果说孙中山先生是民主
革命的先行者,则梁启超便是民主思想的先行者。他为民主共和冒死冲锋,其
功绝不在武人之下。他自己承认“陈胜、吴广”之功,但天下后世的公评,他
的勤劳、他的气魄、精神、声威,实在比陈胜、吴广高出万倍。

梁启超处国家危亡之时势,奋而欲变法救国。其维新运动之时,思想为学
日本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国体。相对于维新运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等洋
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一大进步。中学为体者,封建专制
之政体也,不变则仅用末节之技术又有何用!变法者,变封建政体为资产阶级
立宪政体也,制宪法,立议会,除科举,开新学,变官制,建立近代国家也。
梁启超在其《论变法不知本源之害》中对此有详尽论述。他在北京办《中外记
闻》
,在上海办《时务报》
,发表《变法通议》凡六十篇,震动天下,实是近代
中国开启民智之先声。但百日维新还是迅速被扼杀了,戊戌六君子死难,康梁
避难日本。究其失败,非为变法不对,奈何这些秀才们太天真,变法者,国之
大事也,变法派无政权,无兵权,未能唤醒组织民众,只靠一个自身难保之光
绪帝,靠几个知识分子呼号奔走,最终是什么也无法成功的。但维新运动毕竟
是清王朝黑暗世界里的一丝亮光,
即使运动失败,
但其思想之传播,
已是成功。

梁启超的思想是不断进步的,当他看到清廷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看到辛
亥革命的胜利,他终于与保皇的康有为分道扬镳而拥护共和。当袁世凯复辟帝
制时,他冒死愤然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揭露袁氏复辟阴谋,又与
学生蔡锷谋划云南起义,发动护国战争,亲制起义文电。蔡锷起兵后梁启超又
冒险只身孤行,奔走万里而秘至广西,策动广西独立,为扭转护国战争局势发
挥巨大作用。袁世凯兵败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之胜利,梁启超及其学生蔡
锷之功大焉,同为共和护国之英雄!

晚年的梁启超以潜心学术,培养人才为重,其学术论著浩繁精深,举其要
者有《先秦政治思想史》

《韩非子显学篇释意》《清代学术思想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稿》《儒家哲学》
,《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研究》等等。我抄这些书目的
时候,心窃慕之,如能为梁先生当个跟班的小厮,听听他讲这些课也不枉这一
世了,
就文史哲学术方面而言,
他涉猎区域之广,
研究之深近代可能无人可比。
他于教育不遗余力,与陈寅格、赵元任,王国维时称清华园四大名教授,同时
他还奔走于南开、燕京、东南等著名大学,时称梁任公巡回讲学。他的学生可
谓是桃李遍天下,
硕学之士不胜枚举。
他讲课时脱口而出一句话: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
”此语成为影响一代教育家的金言。
通过对《梁启超传》的阅读,也让我对梁启超有了新的了解。他这一生克
己省身,待人宽容、讲求恕道,无论对曾经爱他提携他后来又骂他甚至动手打
他的其师康有为,或是朋辈中人,总是宁肯人负我,不肯我负人。他一生思想
多变,屡遭人攻击,但这“变”恰恰是他可嘉之处,随万事万物之变化而变化,
才不至于陷入康南海后来的顽固不化。而他也有始终不变之衷,即他的“少年
中国梦”
!激动感慨之余,
念如今又有几人仍悉心去了解梁任公,
去继承他未
完成之遗志,解当今中国之病痛。吾辈应当深思矣。
回到开头所说的今日中国少年之责任,或许梁启超一生的所作所为已给了
我们答案,他已用自己的行动去承担起他所处时代的中国少年责任,而我们也
该向他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一切,向全世界证明今日中国少年的担当。
今日的少年啊,你又在何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