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不同体裁的思路形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小学语文课的体裁一般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说明文。根据不同体裁,思路形式如下:

1、叙事的文章: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写人的文章:人物形象(身份)-以事表人(一件事或几件事,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等)-赞扬或抒情。

3、动物的文章:总体或局部描述动物的外形。身体主要部分的形态和功能、生活习惯(吃、住、活动)、用途与价值。

4、参观游记类文章:简述地理位置和总述外貌-各处景物特点-感受。

5、写景状物的文章:总述外貌及地理位置-景物和事物的特点详写-抒情。

6、活动场面的文章: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环境和氛围-活动过程-结束感受。

7、抒情散文:借以抒情的事、景的特点喻理抒情。

8、说明文:被说明事物的特点-事物的作用。

9、寓言童话类文章:背景(虚构)-情节-中心思想。

10、古诗、现代诗:借景、事、物抒情言志。

扩展资料:

体裁是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文的文风辞藻;文学的样式;字体结构;五指体制;六指风度姿态,风格。

体裁的门类众多,文章体裁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小学语文课不同体裁的思路形式有哪些

小学语文课的体裁一般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了便于思路教学,根据不同体裁,简述思路形式如下:

(一)凡是叙事的文章,多用点明内容或中心的短语为题,大多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一般思路: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如《晏子使楚》起因(趁机侮辱)——经过(三件事)——结果(不得不尊重)。

(二)凡是写人的文章,思路:人物形象(身份)——以事表人(一件事或几件事,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等)——赞扬或抒情。

(三)凡是写小动物的课文,一般思路:总写或局部写动物的外形特点。(分述身体主要部分的形态和功能:生活习惯(吃、住、活动)、用途与价值。

如《翠鸟》一文:翠鸟外形—生活环境(叫声清脆,眼睛锐利,飞行速度快,捉鱼本领强,住在悬崖峭壁上)—对翠鸟的喜爱。

(四)凡是参观游记一类的课文,一般的思路:简述地理位置和总述外貌——(地理方位转换的顺序)各处景物特点——议论和感受。如:《颐和园》,地理位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感受。在阅读文章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等词,教学时要交给学生这种移步换景,过度连接的表达方式。《论金华的双龙洞》

(五)凡是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思路,总述外貌及地理位置——景物和事物的特点详写——赞美。《赵州桥》地理位置——设计特点(雄伟、坚固、适用)——价值。《长城》远看特点——近看——联想——抒情,《桂林山水》,《大瀑布的葬礼》《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状物还有植物、事物)

(六)凡是写活动场面的文章:一般思路,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环境和氛围——活动过程——结束感受

(七)凡是抒情散文,都是用根据感情的线索贯穿全文各个部分,一般思路形式是:借以抒情的事、景的特点——喻理抒情,如:《再见了亲人》借告别之事抒发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以惜别之情串联大娘——大嫂对志愿军的依恋,志愿军为他们的牺牲。《白杨》借白杨的高大,比喻子女扎根边疆。

(八)凡是说明文,一般的思路,被说明事物——事物特点(用数字、打比方、对比等说明方法)——事物的作用。如《太阳》《新型玻璃》《鲸》

(九)凡是寓言童话类的课文:虚构的内容(背景)——情节——寓言的中心道理。

(十)古诗、现代诗:借景、事、物抒情言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