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题所述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

2.单元内的调整 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 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时中几个部分的顺序。

(二)重新调整和组合教学内容

(三)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其大脑对语言吸收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应运用遗忘规律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此外,教师还应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比如,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引起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

(四)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磁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设计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通过课堂延伸出来的活动更具有活动性、创造性和使用效率。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几点尝试摘自《基础英语教育网》于润朴摘要: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小学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英语》(新标准)教材。总结几年来的使用情况,一线教师大都认为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以下简称《课标》)在“教材使用建议”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按照这个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了尝试和实践,以下谈谈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适当补充或删减教材内容,突出重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分清主次,把握重点,适当地删减或补充教材内容。删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强化能力训练,淡化知识点训练,减少对语境性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训练时间;补充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有关内容的学习和操练的时间,科学地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言。
例如,在一年级起点教材第三册第六模块Weekend Activities这一课中新授词汇非常多,而且在课文中又出现了有关单数第三人称的问答。这些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笔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出现的所有内容,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一、二人称的问答上。这一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联系,掌握起来不太困难。至于单数第三人称,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语义功能,而不必追究能否正确地把动词变成单数第三人称形式。通过给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初步感知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知识。实际上,单数第三人称的语法现象曾出现在不同册或同册的不同模块中,教师需要从总体上做好计划,打破年级、模块的界限,把教学难点分散到教材的各册、各个模块中,从而使学生在同一语法现象不断循环反复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语言知识。

(二)分散语言知识点,提高再现率
针对部分模块中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分散语言知识点,然后适时地循环反复地呈现这些语言知识。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在通过一次讲解和一次活动后就完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该在不断地反复、循环地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师也不必要把一个单元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而应该适当地分散重点和难点。对于以前出现过多次并在本课需要归纳的语言点,可以适当地重点讲解和训练;对于新近出现的语言点,则只要求学生理解其在本课的最基本的语义功能,能初步运用即可。
另外,针对语言知识起点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早渗透,重积累。早渗透是指在进行某些词语或某项语法正式教学之前,先有意识地在前面的课文中少量地、重复性地出现,使学生对其有所接触和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重积累就是把已学过的词语或语法与新授内容结合起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积累,循序渐进。例如,在第五册教材第11模块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表示月份的词汇,如果放在一起集中学习,难度肯定会非常大。这时就需要教师把语言点分散开,提早渗透这些词语,以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在把语言点分散开来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要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能孤立地以模块为单位去备课,而要在通览几册书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比较、研究,再决定哪些模块的知识点比较集中,而且是可以分散的,分散到哪些模块中去,以及以什么方式去加以渗透。

(三)联系实际生活,替换教学内容或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在讲到教材第五册第2模块中“Let’s do something for somebody.”这一句子的时候,正值教师节的前几天。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题为 “Let’s do something for our teachers!”的小组活动,以替代活动用书中的练习。先为学生列出学过的相关动词短语,然后要他们用英语提出建议。每个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提出了“Let’s make some tea for our teacher!” “Let’s make a card for our teacher!” “Let’s sing a song for our teacher!”等等。此类练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言。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常规的“Act it out”的活动,教师可以改换活动方式。例如,在第一册第11模块Location一课中,笔者改换了通常的朗读活动,将其设计为“猜一猜”的活动:由学生把一些学过其英语单词的学习用品藏在教室内,用“Where is the...?”提问,其余学生则用“Is it in the...?/ Is it on the...?/ Is it under the...?”等句型来猜,以达到巩固和应用in,on,under三个介词的目的。

(四)扩展教学步骤,创造发展空间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例如,在学完100以内的数字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英语数字表达的规律,进而掌握100—1000以内的数字。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活动,要求学生各自深入商场、超市调查并记录指定的几件物品的价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比较。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表达方法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歌曲是延伸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除了教授《英语》(新标准)这套教材中编排的歌曲和歌谣外,还另外引入了一些歌曲来学习“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等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在结束Family和Jobs 这两课内容之后,笔者又教学生唱“Finger Family”和“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两首歌来巩固相关的词汇。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接受语言知识,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调整教学顺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处理主题为Festival的这一模块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体验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意将本部分教学内容调整至圣诞节前一天进行教授。在这一天,学生们自己简单地布置了教室,教师扮成圣诞老人,给他们分发礼物,并向他们介绍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风俗习惯,然后请他们比较中国人过春节和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不同。学生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空前地高涨起来,原本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都感兴趣、愿意学习的内容,使本课不仅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第一册中的英文数字时,在大多数学生已熟练掌握了1—10英文单词认读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提前教授安排在第四册的11—100的数字,而没有必要一定要等用到第四册的时候再去教学这些数字。通过这样的调整,适当地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可以补充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六)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利用
《英语》(新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活动手册、教学挂图和词汇卡片等,这些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信息。插图、挂图和卡片都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让它们动起来。例如,教材所配的教学挂图没有文字,教师就可以把它用于课前,让学生看图,或者通过老师提问,或者让学生看图说话、猜想、联想、推断来导入新课,为课文教学做一些适当的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出示挂图,并板书对话或故事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尝试看着图上的不同情景及板书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在学习“Make a Milkshake”,“Make Some Tea”,“Tree Planting”等内容顺序性比较强的课文时,可以把整张的挂图剪开使用,让学生通过排序的练习来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小幅的图片进行塑封,用水性的记号笔书写相应的注释内容,以便反复使用和书写不同的内容。
活动手册的使用也是如此。在低年级有很多听音涂色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录音一般较快,而涂色完成起来却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耽误过多的时间,教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听力练习内容先画一点,当时校对,等课后再完成其余的涂色任务。在每次的听力练习时,教师可以重放录音,给学生多留一点思考解题的时间,保证他们听懂了录音内容。有些时候,教师还可以把录音材料重新组织,编成新的录音,这样原本已经做完的练习就变成了新题。
《课标》倡导教师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校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