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自言自语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不经意间发现,周边自言自语的人越来越多。从幼儿到老年人,都不例外。事实上,自言自语分为两类,一种是病态的,一种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的。比如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自言自语的现象,这是属于生理性的,一般没有问题。然而很多疾病也都有自言自语的症状,比如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创伤、应激性心理障碍等。 从临床的数据看,儿童的自言自语更多见一些,因为小孩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不像大人那么完善,俗话也有“童言无忌”的说法。精神分裂症,三岁以前很少有,大概六七岁后,才会出现。幼儿更常见的是孤独症,这会引发他们的人际交往、言语交流等障碍,导致自言自语现象的发生。 南昌军民医院吴春华医生强调,自言自语是一个症状,在疾病诊断上,并没有一种疾病叫“自语症”。自言自语是交流障碍中很重要的一个症状,如果这种情况是病态的,那么患者跟自己交流惯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外界给他一些刺激,或者提一些要求,他也出不来。但正常的自言自语不会导致交流障碍。 自言自语仅指语言吗?动作反应也是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分动作语言的自言自语和实际语言的自言自语。有些小孩比较聪明,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他沉迷于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一个动画片里,就会下意识地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并把这种情景再现出来。比如有的小男孩,看到打斗画面,也会跟着动胳膊动腿,这实际上是一种动作反应,也叫做动作语言的自言自语。还有实际语言的自言自语,比如看到一个动画片,他对某段台词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扮演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自言自语。 为什么会出现自言自语?学习区分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如果不考虑病态情况,自言自语是孩子言语发育中的一个正常阶段。言语的发育是从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语言,同时,孩子的言语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发展。小孩跟家长聊天,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发出声音来了,属于外部言语,而内部言语是更高级的阶段,属于大脑内部思维活动,没有说出来。很多孩子的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发展的过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只需要多跟孩子聊天,训练他的言语能力,避免批评指责,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消失。实际上,很多老年人也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大脑到了生理性衰退期,内部言语和外部语言语的区分能力退化了,就会像老小孩一样,边做动作边说。 言语发育与思维发育不匹配 有些自言自语,是小孩的言语发育与思维发育不匹配造成的,比较集中出现在2岁前后。这时,思维发展比较快,但语言发育没有达到这个速度,所以蹦出来一些语音,但意思没有完全到位。孩子跟大人说话,还说得很高兴,只是大人听不懂,有些家长误以为这是自言自语,其实这是一种构音障碍。因为孩子的语言,尤其是口腔功能和舌头的灵活度,是在不断训练过程中发展的,语音也是逐渐清晰准确的,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无须担心。 如何区分自言自语是病态的还是正常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分享交流 正常的和病态的自言自语,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与外界的分享互动和情感交流。现在很多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5
是因为烦恼。
第2个回答  2015-11-15
乡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