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中第6自然段作者抓住了什么作为描写对象,其特点是

如题所述

朱自清的《春》中第6自然段作者抓住春雨作为描写对象,其特点是:细密,轻盈,绵长。

这一段是春雨图,主要用正面描写,写出春雨中的特有美景。“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别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写出春雨的多、细、密;“斜织”写出春雨的轻。“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小。

“绿得发亮”写出春雨的亮。“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净。“黄晕的光”写出春雨的柔。这些,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也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充满了诗情画意。

“慢慢走着”写出春雨的和平。“披着蓑戴着笠”写出春雨的及时。忙于劳作的农民同雨中慢走的行人,形成鲜明对比。“静默着”写出春雨的宁静。

扩展资料

1、第6段中“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斜”“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轻悄悄”的“春风”。 “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2、第6段中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的原因: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3、第6段中“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4、第6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的特点:

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1
作者先写雨的特点,然后写雨中景致。写撑着伞慢慢走的人和工作的农民也可以算是雨中景致,而且撑着的伞和披着的蓑戴着的笠都是从侧面描写雨的特点。我认为从中国画得角度来说,写人的活动实质上增加了“春雨图”中的生气,灵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