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以作作业为题写一写一篇诗歌形式写一篇诗歌形式的作文

如题所述

文化传承的纽带 ———浅谈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发端,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也为延续了几千年的华夏文艺创作奠基铺路。论其功用,称之为文化传承的纽带亦不为过。集门户论,成一家言关于赋比兴的释义,历来众说纷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胜景。一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丰富着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艺术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众口难一,不免让浅尝辄止者莫衷一是,难以超越。所以,给赋比兴下一个普遍性强、标准程度高的定义,便成为研究赋比兴的要义。
  研究学者关于赋比兴的意义虽然阐述的较多,但引人留意的却并非浩如烟海。主要有:
  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
  刘勰:《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锺嵘: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孔颖达:《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
  郑司农:‘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辞也。‘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归纳一下,不难得出———赋者,铺也;比者,喻也;兴者,起也。
  为便于理解,简言之,即: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是的定义既解释了赋比兴的意义,也道出其艺术特色,可以说切中肯綮。
  解读《诗经》,探研赋比兴赋,如风止的湖面,缓缓延展,不堆砌,平静的让人洗耳恭听,拭目以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酿成比的香茗,让如香气般潜在的思想内涵通过露于皮表的具体形象透析出来,再现内中世界纷呈的的物象;兴恰似珍馐盛宴前袭鼻的馥郁香气,让你由此及彼,由彼到此,来去中调动情感的升华,体味艺术的超凡魅力。
  赋是一种非曲径通幽式的艺术创作方法,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也运用的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的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为人熟知的《邶风·静女》,全文不用“比、兴”,完全用“赋”,情景逼真的写出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时诙谐幽默的场面,叙事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性格特点也略有刻画,在平淡叙述中,展现了心仪男女故意制造咫尺天涯距离的浪漫情怀。
┏ (^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