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例反倾销案的胜诉对国内外汇产生什么影响

急急急!

中国外贸部日前对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九家造纸厂,联名申诉美国 、加拿大、韩国等国向中国大量倾销新闻纸一案进行了最终裁定,裁定倾销存在,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存在产业实质损害,并 且国内产业实质损害与进口倾销产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终裁结果,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批准,决定自裁定公告之日起,中国海关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进口 到中国的新闻纸征收幅度不等的反倾销税。至此,这起历时近三年的中国首例反倾销案胜诉。

这起案件始于一九九六年,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纸张订货会上,全国的新闻纸厂有三分之一的产量没有订出去。是什么 原因使国内造纸业市场由热变冷?是倾销。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厂家向中国大量倾销新闻纸,是国内市场风云突变的 根本原因。自九六年下半年以来,国外生产厂商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其产品。九六、九七两年,国外对中国出口的新闻纸价格 分别为每吨四百六十美元、三百五十美元,而同期国内新闻纸的正常价格为每吨六百五十八美元和五百五十美元。进口纸平均比国产纸每吨低一千至一千五百元人民币,各家报社大量进口新闻纸。国内造纸业因此受到冲击,普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

面临严峻形势,在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的提议下,中国九大造纸厂的经营协调会在天津召开。与会者一致决定 ,拿起“反倾销”这一法律武器,运用国际通用的规则,打出中国产业反倾销的第一拳。并全权委托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 司为代表,进行反倾销诉讼的各项工作,由该公司李照明副总经理为总代表。

经过几度奔波和长达半年的调查取证工作,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提炼、加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造纸产 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九七年十月十六日,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向中国外经贸部送交了这份申请书,从而正式揭 开了中国首例反倾销案的帷幕。(资料来源:1999年10月9日 中新社)

思考题:中国首例反倾销案为什么能胜诉?

本章深度思考1:反倾销大棒为何频频砸向中国

近年来中国产品受到的反倾销控诉已位居全球之首,涉及彩电、钢铁到打火机等多个领域, 2003 年6月17日凌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3比0裁定中国彩电对美国同类工业已构成“实质性损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遭遇的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反倾销案,国内产业界哗然。其实,不仅仅是彩电,近来我国钢铁、汽车挡风玻璃、打火机以及部分农产品等诸多行业遭受的国外反倾销调查持续增加。中国已成为遭受反倾销损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3年5月,国际贸易局负责监督中国履行其贸易情况的办公室展开和处理了275项调查,占所有调查案的17%,超过了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地区所进行的调查。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也开始进行反倾销回击,从1997至2002年对外反倾销共立案22起,保障措施1起,挽回经济损失约200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要说“NO”

中国为什么会频频遭到其他国家反倾销大棒?一个基本事实是,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迅猛增长,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大大冲击了国外市场,对原来的贸易格局产生着越来越强烈的冲击,自然会遭到原来格局下一些利益国的反击。同时,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国家向政府和国会施加压力,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再加上一些国家目前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想方设法打压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此次彩电遭到初裁存在损害,美方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就是一个很明显例子。

不过,也并非遭遇的反倾销调查都是对方在“找茬”。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赵威表示,国内一些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得知同行在某一国际市场出口成功便蜂拥而上,“扎堆”现象加之对无序竞争缺乏引导,导致了我国企业之间互相杀价,恶性竞争,这也正好给国外以反倾销的口实。

技术壁垒将成为主要手段

多位反倾销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出,今后国外打压中国产品的手段将越来越隐蔽,也越来越具威慑力,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也开始体现这个趋势。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影响较大,国外对华实施的包括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陶瓷产品含铅量、皮革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汽油含铅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食品、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0年我国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因素,影响当年出口直接和间接损失达17.6亿美元,2001年我国因不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就已超过100亿美元。

完善预警机制势在必然

“要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预警机制”许多专家大声疾呼。记者也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下一步我国将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完善政府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并适时启动电子信息产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敏感产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而对企业来说,价格的确是竞争的一种手段,但并不是价格越低就越有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王晓晔告诉记者,中国产品的质量、技术已经越来越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很有竞争力,但不少产品价格仍然定得很低,中国企业应该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充分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自己的国际化意识。

本章深度思考 2 : 反倾销令“薄利多销”者反思

今年6月,本应是空调价格战最吸引眼球的时候,却被彩电业强行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5月份,美国针对中国向美出口的高端彩电的反倾销诉讼提交的起诉书有了初裁结果,美方裁定中国彩电对美国同类工业已造成实质性侵害。

一家彩电生产企业老总坦言,初裁的不利结果意味着中国企业获胜的机率已经很微小。至于美国即将对中国彩电企业展开的抽样调查,只能决定美方向中方收取反倾销税的税率多少。

中国彩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谓是困难重重。去年9月,对中国彩电企业反倾销长达15年的欧盟市场的大门刚刚打开一条门缝,美国市场的大门却又要对中国彩电企业关闭了,这不能不让中国的家电制造商们有所警醒。

众所周知,由于缺乏专利技术,价格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有利也几乎是惟一的武器。在许多海外市场上,中国货已经成为“低价产品”、 “地摊货”的代名词。低价就意味着薄利,长虹去年全年实现彩电出口近400万台,国内外总销量为1100万台,然而其彩电净利润却仅有1亿多元人民币,这在许多其他行业都是无法想象的。

“薄利多销”这种中国商家的传统经营观念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接二连三的反倾销,封死了一条条中国家电企业通往国际化的道路,因为欧盟和美国的做法很有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

如果说,15年前欧盟的反倾销事件还不足以让我们觉醒的话,那么今年,当反倾销事件又重新上演在美国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家电企业是不是应该好好对自己的国际化战略进行一下反思呢?

看看同样是亚洲家电大国的日韩企业,依靠技术驰骋国际市场。已步入成熟期的中国家电业的确应在技术研发上下大功夫了。 资料来源:《北京现代商报》作者:常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