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古诗后两句的意思

要准确

诗两首

乞巧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张永红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乞、巧、霄、渡”四个生字,理解多义词“乞巧”、生词“今宵”、“碧霄”词义;辨析“宵”与“霄”;积累课外词语如“乞求、乞丐、乞食、乞讨、乞怜、乞援;元宵、夜宵儿(消夜);通宵、云霄、九霄”等词。

2.理解诗意,感受唐代“乞巧”这一民间习俗的盛况,体会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渴求和期盼。

3.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诗句。

(二)学习时间

40分钟(生字书写练习、巩固认知与课外词语积累、诗句背诵练习在后10分钟)

(三)教学准备(略)

(四)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十分钟“中国节日大竞猜”活动设计:

1. 读诗句竞猜:“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活动猜出相关节日及流传的相关民间故事【青年恒景在仙人的帮助下,利用茱萸、菊花酒和宝剑杀死瘟魔】,说说民俗及意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2. 人物活动图片竞猜:“端午” (让学生根据画面人物活动猜出相关节日及流传的相关民间故事【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和民俗及意义。(【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chānɡ蒲】)相机出示下列古诗: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dī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zhào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qián螭chī。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3.星空图片竞猜: “七夕”(让学生根据画面上牛郎织女星猜猜节日及相关民间传说,说说民俗。)

(1)相机出示《牛郎织女》故事连环画:简介故事梗概。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版本很多,但最终都是夫妻两地分离,母子被拆散的悲惨结局。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在《七夕赋》中,我们能感受那种家庭不得团圆,夫妇两地相思的悲怜。相机出示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zhá札弄机抒shū。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mò脉不得语。

(3)出示古时“乞巧节”女儿们乞巧连环图简介民俗: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还在明月下,用五彩线传九孔针,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如果线穿过了针孔,就能得巧。由此形成了“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这样的民间节日,在唐朝和宋朝时期最为盛行。

3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

1. 引入新课

简介林杰: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通书法和棋艺。他以描写乞巧节上的盛况为内容的一首诗至今还被人们吟诵和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因为这首诗主要是描写乞巧节上的情景,所以编者用“乞巧”这个节日名称给它做诗题。

2.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乞巧”,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板书“乞”和“巧”)

相机指导:

(1)“乞”字下面的“乙”就像一个跪着的人,正向上面的卧人乞讨。“乞”是“气”字少一笔,向人乞讨,气都不敢出。你能根据这个字理,猜猜可以用“乞”字组哪些词?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词义引发积累)

(出示词语“乞求、乞丐、乞食、乞讨、乞怜、乞援”)一起读一读。

(2)“巧”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齐读诗题。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乞巧”是古代的一个节日的名称。“巧”在字典里还有指“(手、口)灵巧”的意思。联系“乞”的字义,“乞巧”还可以怎么理解呢?

3.初读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唐代的乞巧节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人们在七巧节上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杰的诗句。

(出示诗句,生字注音)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

(学生自读;指名两个学生读,正音;全班读,评点七言诗节奏把握)

4.辨析“宵”与“霄”,理解“今宵”与“碧霄”词义,积累课外词语。

诗中出现了两个读音相同的字,拿起笔画一画,怎么区别它们的?

【预设:学生在字形上加以辨析】

教师讲述引导字义区别: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偏旁部首往往和字义有关系。“宵”本义指“夜晚”。夜晚人们都要回家休息睡觉,所以用与房屋相关的“宝盖头”来表示意思。“雨字头”的“霄”,表示空中水气、云气,后来引申为天空的意思。这两个字比较容易混淆,有一句顺口溜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肖加宝盖熬通宵,雨落肖头是云霄”。我们来读读分别含有这两个字的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今宵、元宵、夜宵儿(消夜);碧霄、九霄、云霄)

“今宵”就是( )?(指名回答)

“碧霄”又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可联系诗句)今年的8月6日就是七夕,在这样的夜晚,碧霄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想不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出示图片)

5.感知诗意,捕捉诗景。

在这样的美丽夜空下,在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人们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和林杰去看一看。(齐读全诗)

一年一度的七夕之夜,人们在做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自读思考,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引导重点:抓住“看”【想】和“家家”“尽”,引导学生了解七夕盛况。)

(板书:看碧霄,【想】鹊桥相会;望秋月,穿尽红丝)

(相机理解文中“乞巧”词义。)

(在感悟描述中相机朗读诗句。)

小结:每到七夕之夜,人们总要仰望星空,畅想鹊桥仙人相会;家家的女儿们望秋月乞巧,穿尽了数不清的红丝。同学们,眼随心动,心中有你看到的景,朗读时,眼中就会有了物。让我们成为这景中一人,去看碧霄,鹊桥相会;去望秋月,穿尽红丝。

学生齐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眼神表意。

6.由景入境,感悟诗情。

(1)正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才使得一年一度的七夕是那样的浪漫,令人遐想。再读读第一、二行诗句,想一想七夕之夜,仰望星空,仿佛看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人们,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想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并相机让学生朗读原相关诗句,表情达意。)

【预设①:感慨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团圆相聚,为他们高兴,又为他们惋惜相聚的时光短暂】

【预设②:祝福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团圆相聚,期盼幸福永恒】

【预设③:祈祷自己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星,令人感慨万分的爱情故事,无一不牵动着人们善良的心,让人每年此时都仰望星空,表达自己深深的祝福和诚挚的祈祷。让我们读出我们的感慨,读出我们的祝福。

(齐读诗句)

(2)人们不仅祝福天上夫妻相会,家家的女孩都在虔诚地乞巧,又是为了什么?(指名回答)

女孩们穿尽红丝几万条,仅仅是为了乞求一双灵巧的手吗?让我们听听这首民间流传的《乞巧歌》。(出示歌词,教师吟诵,学生据提示继续回答)

我们这儿也有很多女孩儿,你想乞求什么?(女学生自由发言)

男孩们想帮女孩们乞求些什么?(知名几个男生回答)

乞巧的家家女孩们仅仅是穿尽了数不清的红丝线吗?(指名回答:诚挚的心愿)

这一个“尽”又让你体会到什么?(指名回答:虔诚的祈求)

是啊,穿尽的是红丝线,但虔诚乞求的是灵巧的双手,是真诚的心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和她们一起真心地乞巧,共同乞求吧。

(配乐齐读全诗,着重指导后两句。)

(练习背诵)

7.拓展阅读(机动):

设计一串引语,引出相关诗句,提升情感。

《七夕》
(后唐)杨璞(p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词(唐)崔颢(hòo)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权德舆(yú)今日云骈(pián)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人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第2个回答  2010-06-24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24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