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泰戈尔 这篇诗歌的创作特点

榕树泰戈尔 这篇诗歌的创作特点

励志诗歌:泰戈尔《榕树》赏析

喂,你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可会忘记那小小的孩子,

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筑巢(cháo)又离开了你的鸟儿似的孩子?

你不记得是他怎样坐在窗内,

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妇人们常到池边,汲了满罐的水去,

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日光在微波上跳舞,好像不停不息的小梭在织着金色的花毡(zhān)。

两只鸭子挨着芦苇,在芦苇影子上游来游去,

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想着。

他想作风,吹过你的萧萧的枝杈;

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赏析:

在这首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诗人运用第二人称,生动描写那孩子对一棵高大的榕树的沉思和幻想。

“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状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的。“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接着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妇人汲水,日光跳舞,鸭子游涞游去。这些生活画面都能勾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最后,诗人把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鸭”与榕树须臾不离。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使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谈论泰戈尔的诗歌艺术特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年限长达70多年,而他生长在一个独特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里,受到了印度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是与社会变革、个人经历、家族影响、宗教思想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中浸透着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也是享誉世界的20世纪文学泰斗。他一生为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丰富而瑰丽的遗产,是一位多才多艺多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然而,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个诗人,而且始终是一名诗人,他8岁起开始写诗,一直到他去世前还在创作诗歌,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歌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和终生不弃的事业。泰戈尔诗歌分为三类:早期故事诗、中期抒情诗和晚期政治诗。他的诗作中,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对神的信仰、对现实的苦闷失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乐章。可以这样概括:他的主要风格在于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深邃的哲理意识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他善于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如《吉檀迦利》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宗教性的文学作品,它是献给神的歌,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想的颂神色彩的抒情诗。这神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个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有形的具体的神的形象,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受到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它把印度宗教崇拜的单一的那个神,变换为人神合一的形象,这样一个宗教神的形象包含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内心向往和仰慕,他被赋予了各种可感的具体的形体:上帝、天父、朋友、同志、父亲、国王、主人。诗人使这个形象在现实中活动,在人群中歇足,在阳光下、阴雨中生活,具有和人相同的生命、思想和灵魂,而这些都明显受到希腊神话的影响,而他描写的这个神的形象有时又幻化为太阳、光明、云、风等自然形象,表现出神的无限威力、无上人格,深深烙上了希腊神化和传说的印记。实际上,……在这里贯穿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即人神是同一的,可以互换。
泰戈尔的散文诗有三个特色:以平淡为美,以随意见长,以静穆为大。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