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活教育至今还是难题

如题所述

近日,珠海九洲一小学15名学生误将老鼠药当谷粒食用;成都市民办学校小升初自主招生“复谈”时,提出“内裤和袜子能不能一起洗”;双料女博士被遣返回国,说了句“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这些新闻事件引发人们对生活教育的思考。
说到“生活教育”,不能不提陶行知先生。他在中国发展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且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可惜,今天很多做教育的人不知道这些教育理念
把孩子“圈养”在家庭、学校,死读书,读死书,不懂得生活常识,不锻炼生活能力……生活教育缺位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出现小学生“将老鼠药当谷粒食用”类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如何不轻信他人?在遇到生命威胁的时候,如何报警?如何保护自己?在遇到火灾的时候,如何灭火避险……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有很多人不知道。
蒲公英评论作者刘华贵认为,某些学校过于追求高分、升学、成功等价值取向,让教育与生活脱节,一旦无法获得理想的成绩,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无名的焦虑感、羞耻感和挫败感,看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
蒲公英评论作者罗义安认为,家长和老师往往把生活教育视为“小儿科”,觉得登不了大雅之堂,这是生活教育得不到重视的又一重要原因。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学习是一个人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基于他过去的生活,日常的生活经验里面,在这个经验基础上不断吸纳新知,只有贴近生活,教育才能更容易引起共鸣。
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说,学校不是教育唯一场所,教育发生在所有环节,在学校里面读书是教育,在家里做活也是教育,教育本身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东西。
那么,如何进行生活教育?
蒲公英评论作者李福忠认为,家庭教育要拒绝溺爱,远离任性。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道德观念转化为实践活动,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小主人。他认为网上流传的文章《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中提及的,美国针对不同阶段孩子安排不同家务活的办法值得借鉴,比如,9—24个月,自己扔尿布……2—4岁,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学校教育要强化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把知识变成能力,进而形成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条件限制,不妨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这方面,现在国内不少学校已经有了很好的做法。
比如,请做医生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讲“身体”的故事;请在防疫站工作的家长,讲如何预防传染病;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给孩子讲讲投资理财知识……还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源,通过校本课对学生进行系列的主题生活教育,都是孩子认识生活世界一个不错窗口。
结 语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现实中,家长和老师总是教育孩子要有理想。然而,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怎能给人以理想的生活?(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出品,见习编辑田贵兴制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