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听到“郭巨埋儿”等故事之后,为什么特别反感?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本二十四孝图,里面有图有字,第一眼看见眼睛都直了,可是越看越郁闷,原因就是大部分内容都是扯淡。

能算得上正常的有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而苦竹生笋,卧冰求鲤都是被神化的故事。最让鲁迅难以理解,甚至感到反感的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我在看这篇文章之前,

只听说过有这本图册,但里面的故事倒是一无所知。看了文章后,把里面说的故事都看了一篇,里面有真实事件,但也有夸大其词之处。

我跟鲁迅先生的看法一样,对郭巨埋儿嗤之以鼻。觉得这种东西,就是骗骗小孩子,实在是没啥用处。


但我的讽刺方法却是不如鲁迅先生的,下面摘抄一段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斧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鲁迅先生以调侃自己的方式说明了,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0

郭巨埋儿养母的孝名名扬四海,家喻户晓,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流传至今。 孔子也有类似对母亲和对儿子天壤之别的故事,而且还是朋友的母亲。据记载孔子独子死去 ,棺只有 一层,有棺无椁。而其友母死后孔子则送厚棺椁 有内外两层。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郭巨家是富得,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鲁迅先生以调侃自己的方式说明了,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鲁迅还说:”但我还依稀记得 ,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 ,'从命’ , 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见解。


鲁迅之评论让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读《孝经》、《二十四孝》等,都应当具有 “四不”之睿识:一是,不能”愚孝” ,愚昧做孝子,不是真孝子。二是,不能”愚读” ,不能愚昧地读《二十四孝》,还有如《孝经》等。三是,不能”愚信”,就是不加独立思考地相信所说的一切,甚至那些"孝感”的东西。四是不要 ”愚传”愚昧地不加辨析、 不顺人情、 不合时宜地宣传与i传扬。



第2个回答  2019-09-29
鲁迅听到“郭巨埋儿”等故事之后,非常反感,因为他是一个正常人。
第3个回答  2019-09-28
为了母亲要把自己的儿子埋掉杀了,是绝对的不尊重生命,
第4个回答  2019-09-29
那得多狠的心,能把孩子给埋了,谁听了都会不舒服都会很反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