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和湖笔有什么不一样?

如题所述

浙江湖州善琏镇的湖笔和安徽宣城的宣笔作为中国毛笔制作最具代表性的两大产地,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有何不同,其实宣笔和湖笔的制作环境、历史传承、擅长型制、选用材料、使用名人等多方面都不同。
一、宣笔和湖笔的诞生及流行年代
1、宣笔诞生于秦,完善于晋,兴盛于唐宋,平淡于元明清,于近代刚刚恢复元气。从诞生年代来看,宣笔产生于秦代,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二三年,秦将军蒙恬南下时途经中山(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兔肥毫长,便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实际上蒙恬已成为各地制笔业公认的祖师爷,其实蒙恬对制笔业最大的贡献是将秦之前的用毛困扎在杆子外面的制笔法,改为将毛纳入笔杆内的毛内置制笔法。后来到了三国时期,韦诞发明韦诞制笔法,直接将宣笔的制笔法推向历史高峰,韦诞法又叫三副笔或者缠纸鸡距笔,这是晋唐宋时期的主流毛笔制法,蔡绦《铁围山丛谈》记载:“宣州诸葛氏 ,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其业。”宣笔的代表诸葛氏笔至少从王羲之的魏晋时期开始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历经中国毛笔制作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国毛笔文化和制笔工艺的活化石。宣笔不仅在唐朝达到巅峰,整个宋朝宣笔依旧占统治地位,甚至在唐宋年代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就特指宣城的诸葛氏笔,后来湖笔成为主流,宣笔的地位在元明清时期被湖笔取代,现在宣笔正全面复兴,他别是宣城泾县诸葛氏,正在发掘和恢复诸葛氏及历代名笔,功莫大焉。
2、湖笔出现也比较早,但是真正见诸于史料,让湖笔真正兴起的朝代是元朝。明代李日华在《六研斋杂缀》中论述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亲自传授陆颖制笔古法的史实:元末笔工徐信卿,名重缙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吴兴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折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翁(赵孟頫)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后冯、陆齐名。明成化《湖州府志》所载:“昔有冯应科、陆颖善制笔”。正是赵孟頫将制笔技艺“以法授之陆颖”。
陆颖总结前人制笔经验,使技法炉火纯青,才开启了湖笔兴盛天下的局面,以致赵孟頫“其所用笔皆出自(陆)颖”。虽然冯应科学制笔早于陆颖,可惜没有流传,而陆颖经其子孙陆文宝,陆继翁、陆文豹、陆文俊、陆端等将湖笔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因此陆颖是真正的湖笔开山祖师,直到今天湖笔依然在毛笔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宣笔和湖笔的制作材料
1、宣笔的制作材料虽然也有狼毫、羊毫、栗尾、鸡毫等,但是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紫毫和鼠须笔,也就是兔毫和鼠须毫,兔毫根据优劣分为若干等级,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宣州杂诗》中说:“诸葛久精妙,已能闻故都。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须。”就是说的诸葛氏的紫毫笔。制作工艺上以传统的韦诞法和诸葛法为主,诸葛制笔法又分为诸葛三副法和诸葛散卓法,也就是诸葛氏的笔有不缠纸的散卓法制笔,也有缠纸的古法有心笔,特别是缠纸的有心笔,多写小字,执笔姿势可以取三指执笔法,也就是拨灯法;写大字用散卓笔,执笔姿势不限。
2、湖笔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羊毫,制作工艺主要是传承诸葛氏发明的散卓法制笔为主,或在散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毛主要以散扎在笔管内为主。用料上只择取杭嘉湖一带所产的优质山羊毛,因为这一带山羊在冬季吃含高蛋白的科桑叶或水花生,有的还以圈养为主,锋嫩质净。笔工们将这些优质笔毛料,按质量等级分类,分出“细光锋”、“粗光锋”、“黄尖锋”、“白尖锋”“黄盖锋”等四十多个品种。每一个品种之下,还有再分出若干小类,其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绣花。湖笔用笔讲究中锋,所以执笔多用五指或者四指执笔法。
三、湖笔和宣笔的著名笔庄
1、宣笔的著名笔庄有诸葛氏、陈氏、汪伯立、吕大渊等等,因为年代比较远,也因为历史上诸葛氏宣笔名望太隆,很多笔庄没有留下名字。虽然宣笔与湖笔相比流传的笔庄少,但是名气却一点也不比湖笔小,比如诸葛氏笔庄的笔,流传的名笔就有:点青螺、翘轩宝帚、草玄笔、诸葛三副、诸葛鸡距、诸葛雀头、诸葛枣心等等很多名笔,这些名笔都与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名人关系密切。
2、湖笔及湖州以外开设的笔庄众多,元代的冯应科、陆颖笔庄名气很大。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在南京最著名的笔庄是陆继翁笔庄。虽然后来文化中心的北迁,但当时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等人,对陆颖、陆继翁、徐原珪、施廷用等笔庄的笔激赏不已,纷纷为之赋诗作文加以咏赞。其后,善琏笔工便逐渐散布于大江南北、京师通衢,虽离土而犹重迁,“湖笔”之名大兴。对有关文献记载进行粗略统计,先后开肆外埠的湖笔名店计有:北京李玉田、戴月轩、贺莲青;上海周虎臣、毛春塘、老文元等;苏州贝松泉;扬州任文元;天津虞永和等等名店使得湖笔终于赢得 “毛颖之技甲天下”的胜名。
四、宣笔和湖笔的使用者。
1、宣笔的使用者很多,如晋代王羲之,唐代的李白、柳公权,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等。苏轼在《书诸葛笔》曰:“宣州诸葛氏笔,擅名天下久矣。纵其间不甚佳者,终有家法。在《书杜君懿藏诸葛笔》中说:余应举时,君懿以二笔遗余,终试笔不败。可见苏轼是多喜爱诸葛氏制的笔,他年轻科举考试的笔就是诸葛笔。
2、湖笔的青睐者也不少,如赵孟頫、唐伯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吴昌硕、张大千等等,到了近代沈尹默、傅抱石、吴作人、潘天寿等等都很喜欢湖笔。
无论是湖笔还是宣笔历史上都经过了兴盛期和低迷期,特别是战火纷飞和特殊的年代,很多著名毛笔品牌都经过了消亡再恢复的凤凰涅槃般的洗礼,幸好湖笔和宣笔都处在一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文化复兴的时代呼唤我们对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要认真地继承还要很好地发扬,对于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相信湖笔和宣笔一定会互相借鉴,并保持各自的技艺特色,共同为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发挥自己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