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和翻译?

如题所述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译文: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1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如下: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6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译文: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6-28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如下: 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第4个回答  2021-03-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