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概况

如题所述

层序地层学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石油、地质部门相继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本课题组结合油气勘探发展动向,以东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旨在填补层序地层学在非海相沉积盆地中的空白,建立一套与中国地质特征相适应的层序地层理论体系,为推动油气勘探事业的蓬勃发展去探索。

层序地层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开拓性思想,而不是教条和僵化的模式。模式是对研究实例概况、归纳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一种科学理论,如果仅仅套用其模式,科学就会出现迟滞或惰性;相反,应该分析其适应条件,立足于沉积盆地的具体特征,灵活地应用,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自1988年以来,笔者致力于非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反复思索的过程,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取得了一些认识,认为层序地层的基本原理在非海相沉积盆地中仍然适应,但是难度更大、条件更复杂、考虑因素更多。

本文以松辽盆地为重点解剖对象,并结合了辽河盆地、二连盆地和华北冀中地区的已有成果,地层以白垩系和第三系为主,探索非海相层序地层的基本特征。

中国东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油气田,迄今仍然是主要产油气区。各盆地的地震、地质、钻井及各种分析资料比较齐全,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和丰富的勘探开发经验,能够综合利用各种资料从事层序地层的研究工作。

东部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老年期,而早期的勘探对象以构造圈闭为主,产油气层以浅层高水位体系域占主导地位,随着勘探开发向纵深发展,寻找构造油气藏的机率愈来愈小,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发隐蔽油气藏、开拓新的找油领域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以层序地层学和开发地震学为指导思想,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个疑难。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前提选题、选区,结合承担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层序地层学在油气藏预测的应用”(地质行业基金,No.92010,主要经费来源)、“松辽北部中生界陆相薄互层油藏层序特征及评价系统”(自然科学基金,No.49070117)、“南海北部湾涠西南地区涠洲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资源评价”、“辽河断陷盆地重力流沉积体系及体系域研究”、“华北典型箕状凹陷新生界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华北地区第三系及二连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赋存关系”而完成的。作者在掌握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参阅了许多国内外有关专著及学术论文,尽可能地利用区内现有资料及科研成果,以地震剖面、测井信息和岩心资料的观察、分析为主体,通过古生物(含微古和超微古)标定、电镜扫描、能谱及电子探针分析、同位素年龄分析、薄片鉴定,划分了层序、准层序组和准层序,确定了体系域、沉积体系及其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及基准面升降曲线,对某些原地层界线重新进行了认识,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层序边界,首次洪泛面,密集段和各体系域的特征,并对区内海泛特征作了探索、提供了地质证明,提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指出了几个油气开采点及总体勘探思路,直接为油气资源开发服务。其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为:分析地震剖面约1000条;分析综合测井图及录井图数百条;岩心观察描述2000余米;显微镜鉴定、分析薄片1000多片;做电镜扫描分析43块样本;电子探针、能谱分析10个样本;碳氧同位素测定50多块样本;绝对同位素年龄测定若干;做合成地震记录若干;拍岩心照片、镜下照片、电镜照片等三十余卷;制图、制表若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