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的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如题所述

本专题《主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K1.4-1-5)在整个项目研究中属于重点深入的部分,重点研究几种主要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建立成矿系列动力学模型。以便更好地指导找矿,并为建立中国大陆成矿体系提供有关成矿系列的若干理论观点。

(一)目标任务

1)研究阐明重要成矿系列的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演化特征,探索系列内各矿床类型发育程度的控制因素,以及各类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联,建立成矿系列的结构模式。

2)重点解剖海底热水成矿系列、富镁非金属成矿系列和复合型成矿系列,以典型地区为例,阐明它们的控制要素、形成过程、成矿机理和产物系列;并根据研究区地质条件,分析这些系列中产出新矿种、新矿床类型、大矿和富矿的可能性,为区域资源潜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二)选择三个成矿系列的理由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成矿系列的原因在于:海底热水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广泛,从元古宙到现代的海洋中均有分布,是铜、铅、锌、银、金、锡、硫等矿产的重要来源。狼山成矿带是我国已知最老的海底热水沉积成矿系列分布区,在该类成矿系列中有代表性,成矿条件好,矿种多,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后备矿业基地。

富镁非金属成矿系列是辽吉地区很发育的矿床成矿系列,镁、硼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已知最老的蒸发岩相成矿系列,与国外类似矿床比较也很有特色,且非金属矿床系列过去研究很少,值得深入探索。

复合型成矿系列是指两个(以上)成矿系列的叠加复合,它常能生成大型矿床和复杂组分矿床。由于我国地质构造历史复杂,多旋回构造发育,复合型成矿系列比较多见。粤北晚古生代盆地中的热水成矿系列及复合成矿系列在华南有代表性,且产出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因此,选择该区做深入研究并与长江中下游等成矿区带作对比。

岩浆成矿系列、岩浆-热液成矿系列、火山-次火山成矿系列等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它们已有较系统研究,参见翟裕生等(1996)著的《成矿系列研究》及其他文献,不再作重点探索。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成矿系列内部各矿种、矿床类型发育或不发育的控制因素,探索矿床多样性或单一性的原因。

2)研究成矿系列内各矿种、各矿床类型间在空间、时间、物质组成和成因上的联系及其原因。

3)研究成矿系列的垂直分带特征,探索矿化垂直分带控制因素。

4)以东升庙、炭窑口等矿床为例,研究海底热水沉积成矿系列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

5)以大石桥矿床等为代表,研究辽吉元古宙海盆的蒸发岩建造成矿系列的形成演变历史和结构特征。

6)以粤北等地区金属矿床为例,研究叠加复合成矿系列的形成演变历史和结构特征。

(四)技术路线

1)成矿系列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是“中国大陆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系列”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对中国几个重要成矿系列作较深入解剖,探索研究成矿系列成因的方法和途径。其研究思路是:以系统论、整体观和历史观为指导,以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为主线,以成矿环境、成矿要素、成矿过程、成矿产物为基本内容,研究代表性成矿系列的形成过程和时空结构,阐明成矿系列形成和分布规律。

2)以综合研究为主,充分收集、研究和应用已有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运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加工提炼;同时,也进行必要的实地调查研究及分析测试工作,包括示踪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的测定和对比研究。

3)采用点面结合的原则,在深入解剖几个成矿系列时,注意与国内外同一类成矿系列的比较研究。

4)研究工作实行地、物、化、遥等多学科结合,注重产、学、研各方的密切协作,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及时交流。

5)加强与有关专题的协调与合作,相互促进,完成项目整体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