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沧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是宋朝的沧州,就是河北东路河间府的那个,当时有哪些历史事件,不用著名的。还有当时的一些历史人物、军队将领(辽的也算)。民间传说也可以。
最好是烛影斧声事件前后的。

  宋朝初年,沧州有一个叫张美的节度使,是一个大能人,把沧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上面得到了赵匡胤的赞赏下面得到了黎民百姓的爱戴。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同样也有瑕疵。有一日,赵匡胤收到了一位沧州老大爷冲破重重关卡递上来的御状。老大爷讲张美不但逼迫他最小的女儿作自己的小老婆,而且还索取百姓银两一批,这可是“逼婚”和“受贿”双重罪名。赵匡胤略一沉吟,然后便运用起了他惯有的政治手法。他问老大爷:张美没到沧州时,百姓生活如何?答:不行,日子苦啊!又问:张美到任后情况怎样?老大爷想了想,答:很不错,他来后,不仅天下太平,而且五谷丰登。赵匡胤笑着说:这就对了。张美的贡献非比寻常,我要依法杀了他当然简单不过,但你们沧州百姓以后的日子怎么办?他抢去了你的女儿,不是什么大事情,他索取的银两我让他如数奉还,你看怎样?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啊!皇帝发话,老大爷哪敢不听,于是乖乖地撤了诉。之后,赵匡胤又把张美的妈妈召进宫,对她讲了张美的事。张母赶紧叩头谢罪。赵匡胤又说:我给你儿子一笔银两,够他花的,告诉他,想要钱,找我,至于良家女儿,要好生相待才是。张美知道这件事后,又是恐惧又是羞耻又是感激,立即改了毛病。说来有趣,从此后,这张美更加用心治理沧州,沧州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十年之后,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沧州张氏”,正史野史同样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被人们广泛传播,百姓喜欢传播这类故事的背后有一个惯常的潜意识:如果依法治了张美的罪,沧州付出的代价可就大了,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对待特殊的人,法律只需大致平等也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背离的。
  在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其它几种可能性:第一,赵匡胤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统治者都能做到像他那样知人善任,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皇帝并不多见,万一哪位皇帝看走了眼,放过了一个奸佞之徒,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而这种可能性比前一种要大得多。第二,张美是一个还有点自律精神的人,知耻而后勇,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张美一样知道改过自新,也有的人可能从此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为害一方,这样的后果也不容乐观。在整个故事中,赵匡胤进行的其实是一场政治赌博,用自己的眼光和张美的人品作为赌注,所幸他赌赢了而已,虽然赌赢的可能性很小。把百姓的疾苦拴系在一场获胜几率并不大的赌局上,实在让人担心。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赵宋王朝在老祖宗开创的这种无视法律无视原则的无限宽容政治环境的圈养下,终于培育出了高俅、童贯、蔡京等一大批出色的奸臣贪官,赵匡胤的子孙们为他们“宽容”的政治博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职业军人出身,但却不喜杀戮,他曾“誓约”不杀大臣及言事官。纵观赵宋,无论是朝廷当中的猜忌杀戮还是宫闱间的龌龊纠纷均比其他朝代为少,这与赵匡胤定下的不以恐怖政治作为帝业基础不无关系。大宋初年的“杯酒释兵权”就充分地体现了赵氏政权的政治基调,赵匡胤用他的直爽化解了政权之初的潜在危机,而不是像汉高祖和明太祖用屠杀功臣的伎俩去解决同一问题。赵宋政权的宽容性格值得称道,但不顾及法治平等的过分宽容也为它后来的种种危机埋下了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1
哦,前面的已经回答得很好了
第2个回答  2010-06-21
林冲发配沧州道,够著名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