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吸光度求浓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对于较稀的溶液,吸光度和浓度成正比,两者关系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说明:

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透光度),是出射光强度(I)比入射光强度(I0)。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扩展资料

吸光度的原理: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

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A=abc,其中a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

A=Ecl

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朗伯比尔定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光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对于较稀的溶液,吸光度和浓度成正比,两者关系可用比尔-朗伯定律说明:

吸光度用A表示。

A=abc,其中a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

扩展资料

比尔-朗伯定律,也称比尔定律,朗伯-比尔定律或Beer-Lambert-Bouguer定律。该定律将光的衰减与光传播所通过材料的性质关联起来,通常应用于化学分析测量,并能解释物理光学中光子、中子或稀薄气体的衰减。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属于物理原因的主要是入射光的单色性不纯所造成的;化学方面主要是由于溶液本身化学变化造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吸光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对于较稀的溶液,吸光度和浓度成正比,两者关系可用比尔-朗伯定律说明:

A=alc

l是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 

c是浓度 

a是吸收系数,是材质的性质. 

实验中,吸光度或透光率可用色度计求得.

扩展资料

吸光度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一个名词。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的比值(I0/I1)的以10为底的对数(即lg(I0/I1)),其中I0为入射光强,I1为透射光强,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

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参考资料吸光度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对于较稀的溶液,吸光度和浓度成正比,两者关系可用比尔-朗伯定律说明: A=alc 

l是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 c是浓度 a是吸收系数,是材质的性质。 实验中,吸光度或透光率可用色度计求得。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

扩展资料:

吸光度原理: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

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A=abc,其中a为吸光系数,单位L/(g·cm),b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为比色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

A=Ecl

影响吸光度的因数是b和c。a是与溶质有关的一个常量。此外,温度通过影响c,而影响A。

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lg(I0/I1)式中I0是通过均匀的液体介质的一束平行光的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强度;T是透射比。A值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大。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析的校准曲线。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的吸光质点彼此不发生作用,那么吸光度便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这一规律称吸光度的加和性。据此可以进行多组分同时测定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在吸光度测定中,为抵消吸收池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以及溶剂、试剂等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可选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并选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吸收池分别盛待测溶液和参比溶液。

浓度的基本分类:

浓度指某物质在总量中所占的分量。

常用的浓度表示法有:

质量百分浓度(质量分数,m/m):最常用。指每100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克计)。

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100%=溶质质量(g))/(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100%

体积百分浓度(体积分数,V/V):常用于酒类。指每100毫升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以毫升计)。

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mL)/溶液体积(mL))×100%=溶质体积(mL)/(溶质体积(mL)+溶剂体积(mL))×100%

百万分浓度(ppm):指每一千克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以毫克计)。

百万分浓度=溶质的质量(mg)/溶液的质量(kg)

质量摩尔浓度:指每一千克溶剂所含的溶质的量(以摩尔计)。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物质的量(mol)/溶剂质量(kg) 1m = 1 mol/kg

摩尔分率:溶质物质的量(mol)/溶液的量(mol)

体积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每一升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以摩尔计)。

体积摩尔浓度=溶质的量(mol)/溶液体积(L) 1M = 1mol/L公式:c(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n(溶质的物质的量)/v(溶液ml)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吸光度

百度百科-浓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对于较稀的溶液,吸光度和浓度成正比,两者关系可用比尔-朗伯定律说明:根据吸光度求浓度的计算公式是: A=abc,b是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 c是浓度 a是吸收系数,是材质的性质。 实验中,吸光度或透光率可用色度计求得。

扩展资料

符号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lg(I0/I1)式中I0是通过均匀的液体介质的一束平行光的入射光的强度;It是透射光强度;T是透射比。

A值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大。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量浓度c成正比,以A对c作图,可得到光度分析的校准曲线。在多组分体系中,如果各组分的吸光质点彼此不发生作用,那么吸光度便等于各组分吸光度之和,这一规律称吸光度的加和性。

据此可以进行多组分同时测定及某些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在吸光度测定中,为抵消吸收池对入射光的吸收、反射以及溶剂、试剂等对入射光的吸收、散射等因素,可选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并选光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吸收池分别盛待测溶液和参比溶液。

参考资料吸光度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