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余秋雨的写作风格?

如题所述

从纯文学角度而言,余秋雨的文字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老道、沉稳、洗练,不见多余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色彩,而气韵天成。仿佛上了年纪的美人,眉眼间依稀妩媚。说得再玄幻一点,余秋雨的文字,就像是一个顶尖的剑客,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没有五颜六色的特效,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剑而已,仿佛从开天辟地之时便已经存在,让人莫名心折。这是一种朴素到极致后的华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8
我完整地看看过余秋雨出版的所有文字,包括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老实说,我更倾心于他的学术作品。《中国戏剧史》、《世界戏剧史》《艺术创造学》《观众心理学》(全为新版书名)。这些作品根据出版时间,大致写就于30岁到40岁之间。对于余秋雨,大学时代赶上了文革,20多岁基本没能接受正常的学院教育,周边的环境给一个人的堕落、沦陷、退化给了太多正当的理由,但是文革结束后的十年,能拿出这几本著作,学术天赋,自我坚持下的自我学习。与那些接受民国教育的学者不同,一个求学于知识废弛年代的人拥有这份自觉和定力真令人佩服。
第2个回答  2019-06-28
看了余秋雨最新散文《雨夜短文》,对曾经拜读其作品,崇拜无比的文化大师越发鄙视,一次次出尔反尔,貌似每一部作品都在为自己辩解,确实小家子气,不得不让然人联想到普世对上海男人的认知:小气、矫情、挑剔。真是有失大家风范。虽然余秋雨并非出生在上海,但长在上海、生活在上海,已然成为典型的“无司上海宁”。
第3个回答  2019-06-28
大学者气象。引述资料丰富,涉及人文学科多领域(戏剧、文学、美学、心理学、哲学);精彩观点频出,概括分析能力极强,价值取舍高屋建瓴,大开大合,这一点在多年后讲述中国文脉时还能看到风采。比如,分析黑格尔和元明戏剧创作者的异国同音;对昆曲超越于其他剧种的几点理由;对戏剧背后美学价值的揭示。凡此种种,我觉得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风范。大学者之大,不一定是长篇累牍,一个判断、一个勾连分析,就能看出其水平。
第4个回答  2019-06-28
《雨夜短文》文风变了,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连续以《送葬人数》《使谎言失重》《学会蔑视》《小谈嫉妒》表达了无奈,一面自我慰藉,一面明讥暗讽那些断章取义的无良媒体。与余秋雨以往文风相比,这几篇暗讽难免显得小家子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