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泰拳的历史来源

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泰拳的历史来源(比如是是由哪些古武术之类的演变而来的.详细一点的.谢谢)酌情给你们+分!!我还有100多分哦..越详细+分越多..谢谢啊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朝鲜民族古时以农业及打猎为生,在抵御野兽、对抗入侵与祭祀活动的舞艺中, 逐渐演变成有意识的攻防技巧及格斗自卫武艺的雏型。在两千年前的高句丽皇室墓葬的壁画中,画有两名男子在用跆拳道的攻防姿势互相争斗。

    空手道的发祥地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今琉球群岛),其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一三九二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派遣使向中国明朝进贡。明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这些中国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琉球。中国拳法也在此时被带往了琉球,在结合了当地的格斗术琉球手后发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这种说法即“久米三十六姓输入说”。然而有人对此说产生质疑;指出明朝初期中国拳法尚未发达,唐手是在明朝中后叶时期传入琉球的。一六零九年,日本萨摩藩攻打琉球;之后将琉球变成其附庸国,并对琉球实行禁武政策。当地人为了反抗萨摩的压迫从中国人处学习了中国拳法,并与当地的打斗术琉球手相结合形成了唐手。这种说法被后来的日本人称为“庆长输入说”(一六零九年是日本庆长十四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空手道起源于琉球民间的舞方。舞方是琉球舞踊的一种,为琉球民间一种带有武术性质的舞蹈。舞方后来结合中国武术发展成琉球手,琉球手又发展成唐手、空手道。空手家安里安恒及其弟子,以及容宜仁,都支持这种说法。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继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拳脚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现代泰拳是在古泰拳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古泰拳是在古代泰族先民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以及在与周边国家的长期争战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形成现代泰拳的有体系的古泰拳由何人所创,古泰拳是由一种称为“藩蓝”(又有译“奔南”)的古拳演变而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3
  简单地说,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敌手格斗保护自身的武术。说得更详细一些,跆拳道就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猛烈的精神和肉体训练,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方法与技术。
  神经分布于肌纤维中,就象一棵大树,它的根部就是大脑神经中枢,连结于体内的千万条神经如同树干,而具体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神经末梢就相当于树的枝叶。当神经末梢接受到外来的刺激时,会将此信号传到大脑,再由大脑发布命令送达到相应的部位去,做出反应。而在肌纤维中连接的神经活动控制的越精细,则完成某个动作的肌肉用力就越协调,浪费的功也越少。

  神经活动的好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敏性如何,对于同样一个刺激讯号,灵敏性高的人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迟钝的人就需更长的时间。这在跆拳道中就区分出水平高下,因为对手的进攻都是带有突发性、随意性的,反应快的人就能够从容对付,化险为夷。相反若欲进攻对方,也需动作敏捷突然,出奇不意,方能取胜。

  因此,对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训练,在跆拳道中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的作用说到呼吸,人人不学自会。但是说到呼吸系统,就有所区别,呼吸系统是人体中较特殊的系统,它即受颈椎中的呼吸中枢支配(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受大脑的高级神经支配活动。比如平时我们的呼吸均不必有意识地去完成,而是自然地进行,但是一旦需要,我们又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呼吸次数,或改变呼吸深度,这就是高级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知道这个道理是很重要的。

  一般而言,我们在做身体前屈或后伸的动作时,一定要吐气,而在恢复原位时则需吸气。

  但是,在跆拳道中,如果想踢某一目标时,须先吐气,而当在踢的那一刹间则要停止呼吸(屏息),否则就缺乏威力。因为在人体吐气时,身体易松驰也使抗打力降低。

  而在停止呼吸时,则有利于将力量集中到一点上,这就是呼吸同时,憋住气,以增强抗击度。而在跆拳道攻击目标的一瞬间,选手们都会发出"呀"的喊声,这是为了在出拳时,把胸腔内的气迸发而出,使得精力更加集中,这声"呀"得拉得很长,直至踢到目标时。如果仍继续喊下去则不能得到更大的力量。发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集中与否,拳(脚)到声止是最好的。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很好地去集中精力完成动作。所以,凡是经过良好修炼的跆拳高手都很注重呼吸的调节与神经的敏感性,并不断领悟其中的奥妙,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一旦功力达到,就会产生惊人的力量。

  跆拳道同中国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跆拳道是人们把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通过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其所有动作都是以自身的防卫本能作为基础,然后逐渐变为一种主观信念,从防御动作发展到进攻形态,最终达到自动化的行为阶段。道的本身蕴藏着一种精神追求和信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道,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求练习者须具备勇猛 、善战、敢打敢拼的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作风,讲究礼仪修养以及完善的人格。因此练习跆拳道可内修精神、性情,外修技术、身体,培养出常人难以达到的意志品质和忍让谦恭的美德,是培养人们优秀品格的有效方法,并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爱国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在人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引导进行的。
  1."以礼始,以礼终"的心理学基础
  跆拳道运动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始终倡导"以礼始,以礼终"的崇礼尚武精神。每次练习前要先向国旗致礼,然后向教练敬礼。练习中只要有与教练及同伴接触的时候都要先敬礼,然后进行练习。练习结束时要向教练敬礼,向国旗致礼。在跆拳道练习的整个过程始终充满着仁义尚礼的气氛和精神,这种精神逐渐转化成人的情感基础,培养出人的尚礼情感和对跆拳道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尚。
  由尚礼形成的人的情感,是跆拳道爱好者对跆拳道精神的需要和追求的心理基础。需要是产生情感的内部动力,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人的认识过程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特性或规律,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当事物符合或违背人的某种需要时,人们便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总是以一种特殊的主观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由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就是情感。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主观体验。没有对于事物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认识深化了,情感也随之变化、加深。跆拳道倡导和强调 "以礼始,以礼终",就使参与者在反复、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对跆拳道的精神认识愈加深刻,对为正义而献身的情感和愿望也愈加深厚、强烈;反过来,深厚、强烈的情感,又能成为加深人的认识、推动人的行动的力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使道的精神深深印入人的思想深处,激发人顽强拼搏、热爱祖国和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这就是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 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2.自信心是贯穿跆拳道全过程的心理支柱
  在跆拳道的修炼中,不论是初练,还是高水平修炼,都十分强调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即要有充足的自信心。修炼过程中一旦遇上困难,挫折或受到打击,都要有自信,自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一定能战胜对手,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种心境,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体验,激励人经历千辛万苦去追求和争取达到最终目的。在跆拳道的修炼过程中,强调练习者要有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激励练习者作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培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修炼者成为具有管理能力的领导者。反过来,修炼中形成的统率力和胆识,又能使人充满自信心,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也不易动摇其信念。这种贯穿跆拳道修炼过程之中的自信心,是激励修炼者勇往直前、支持修炼者达到最高目标的心理支柱。
  3.跆拳道练习对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经常稳定地表现在他的各种行动中,这种品质就成了他的性格特点。人的意志品质是多种多样的,意志品质也是互相联系的,而跆拳道修炼是对修炼者意志品质的全面锻炼和培养。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贯穿"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所以练习跆拳道,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自信、坚毅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练就人克己礼让、宽厚待人和见义勇为的道德品质,并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激发爱国主义的精神。
  4.跆拳道练习和比赛中发声的心理特征
  在跆拳道的练习和比赛中,运动员每完成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大声的叫喊,发出"呀!"、"哇!"、"噻!"等等声音,这种发声叫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大喊能使自己兴奋起来,使自己的大脑运动中枢振奋起来,刺激自己的肌体迅速进人兴奋状态,稳定自己的情绪;其次,大喊能分散对方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起到凝神壮胆的作用;第三,大喊能起到干扰对方情绪、刺激对方心理、降低对方自信的作用,使对方的心理不稳定,特别是给实力比自己较差或第一次与自己对抗的对手造成心理压力,使之技战术不能正常发挥,为自己创造战胜对手的条件。

  柔道是两人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它具有在攻击防守的对练中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能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此外,它在捕获擒敌和自身防卫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传我国明末清初浙江人陈元(上斌下云)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帮助创建柔术,日本人吸收了其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新的流派——柔术。1882年,被誉为“柔道之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创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为主的现代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1893年讲道馆开始训练女子柔道运动员。1900年讲道馆又制定了比赛规则。柔道自50年代传到欧美。1951年欧洲成立了欧洲柔道联盟,1952年初又改称“国际柔道联合会”。1956年在东京举行了第1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的第4届锦标赛开始分4个级别进行比赛。自此,规定每2年举行1次世界锦标赛。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开始把柔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令人瞩目的是,女子柔道也迅速普及开来。1970年前联邦德国率先举办了第1届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很快,女子柔道热席卷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1978年12月,国际柔道联合会代表大会正式决定把女子柔道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从1980年起,每隔2年举行一次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

  空手道
  空手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体育。可以锻炼人的外在肌体,可以让人具备内在自我控制的意志及崇高的精神信念,具备果断、勇敢、大度、博爱、自信、机智、冷静等个人优秀品质。空手道起源于中国盛唐时期,由日本武道传播者带回日本,将其完善。它原称"唐手",因日文读音与"空手道"谐同,现代空手道继承了实用性、观赏性的特点,屏弃现代中国武术纯观赏为主而忽视实用性的特点。本届亚运会共产生11枚空手道金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03
跆拳道,空手道和柔道的前身都来自中国。跆拳道是民间流传下的武术项目。空手道不同的流派的前身也不同。比如松涛馆流主要借鉴北腿。刚柔流主要借鉴南拳。。。

燕青就是柔道高手。。也被日本人偷去了。

还有日本刀。也是中国的刀过去的。。

看我手机打的这么辛苦。给点分哦。
第3个回答  2006-12-07
空手道的前身是中国的唐手 跆拳道的前身是中国的谭腿
前者跟后者的不同点是前者只有招式。没有武术最注重的呼吸和内修方式
前者都是偷学中国武术
跆拳道回到高丽称之为花廊道 近代才称之为跆拳道
柔道也是日本偷学中国的摔跤里面部分招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