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如题所述

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应当从碎片时代进入碎片整理时代。由于体制松绑等原因,目前国内文化产业正处在一个初级大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第一个表现是,进入文化产业的生产主体大幅度增加,文化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比如,我们每年生产的电视、电影、动画甚至舞台剧的数量,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应该说,中国已经是一个文化生产上的大国,但问题是质量怎么样。
以发展最快的电影为例,中国尽管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去年中国电影市场只占全球电影市场(260亿美元)的2%不到,在美国市场上所占比例不到5%。其他产量很大的文化产品也有类似的情况。
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文化产品不是总量不足,而是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源分散,人才、资金、市场恶性竞争,效率低下。
第二个表现是文化产品的创意严重不足。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文化企业不能有效积累资源,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群小公司用有限的规模和质量争夺非常有限的市场,最终导致市场竞争力、影响力都很低下,就像碎片一样。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碎片整理,也就是产业整理。有句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现在中国的文化企业基本都处在做产品阶段,将来,必然要走向市场集中,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议价能力,最终形成规模经济。对此我要强调一点,规模化之后才能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美国是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美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程度很高,但美国民众并没有因此失去享受文化公共服务的机会,就是因为规模化后的文化产业比较好管理。
怎样进行碎片整理,由谁来做?现在政府习惯用行政资源来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发展,希望它可以做大做强,但是事实上当资源不是依靠市场进行配置时,不可能形成竞争力。
其实,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起搭建平台的作用,而不是采用行政手段。也就是说,政府可能起到的作用是建设市场准入规则。我认为目前政府在政策促进这方面做得比较充分,但在市场监管和统计方面做得不到位。
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政府总是用购买产品的方式,而不是投入去做市场规则的方式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不能使公共文化产品跟市场产品在同一个渠道里消费。比如,电视剧产品可以免费向公众提供,但是不能进入消费领域,否则会反过来影响市场规则和市场流通规律,搅乱整个市场。
我认为,如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往前迈一步,则危机就在面前。现在的问题不是产量低,而是竞争力不足,急需进行碎片整理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