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咏针》是清朝文映江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原文如下:
《咏针》
(清) 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二、译文
经过千百般锤炼,才能打造出一根针,上下翻飞地在布匹上穿行。谁知针的眼睛却长在屁股上,只认识得衣衫、帽子,却不认得人。
三、作品鉴赏
作者将那些只看外表的人比喻成针,因为针只能用来做衣服,当然只认识衣服不认识人了,他还用这首诗讽刺那些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此诗也是借缝衣针来讽刺那些只根据外表判断人的好坏而不注重内在的人。
四、创作背景
相传四川的文映江 “解甲归田”回家乡,一天,他约几个乡邻到茶馆喝茶。一个迟来的人就问文映江:“文老爷来了吗?”旁人说:“这就是文老爷!”那人竟不肯相信眼前的布衣老人就是“文老爷”。文映江感慨地吟出咏针诗: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其中,诗中的最后一句,流传开来作讽刺势利小人。
五、作者简介
文映江,字岷山,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四川射洪蟠龙寺坝人,清末拔贡。少时家贫,发愤读书,父母在蟠龙寺下劳苦耕作供其费用,诗文优秀而书法怪异,到潼川府考名列第一,知府批其卷曰"文盖通场,字丑八县"。光绪二十八年,由省试拔贡,宣统元年赴京朝考,授官吏部录事,辛亥后回乡隐居,以教书卖文种田为生,曾有驻军司令于某多次造访,慷慨谈及刘先主三顾茅庐事,欲邀入幕,文以"亡国遗臣,不愿改节事他人"谢绝,1950年以七十六高龄辞世。平生生活清苦,秉性孤傲,幽默诙谐玩世不恭,自撰墓志铭称"不染世风,不悖名教,不喜事功。"
《咏针》是中国明代文学家顾敻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全文、译文、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的介绍:
全文:
众针那有声,一针独有情。
客从何处来,心与针相应。
针尖水激湿,缝向人归正。
缝眼不断行,远出鸿鹄翎。
译文:
众多的针无声音,只有一根针独特情。
客人从何处来,心与针相应。
针尖上湿润了水,缝衣向人回正。
针眼不停地行走,远去像飞翔的鸿鹄羽。
出处:
《咏针》是顾敻所创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出处暂未找到。
创作背景:
《咏针》以针为主题,通过描写针的形象和特征,抒发诗人对针工作细致和精湛技艺的赞美。通过针的活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来客的期待和追求美好的愿望。
使用环境:
《咏针》可用于个人的赏析、文学研究以及文艺演出等场合。
作者简介:
顾敻(1491年-1552年),字守节,号君墨,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擅长诗歌创作,尤以七绝脍炙人口。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能够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情感的表达。顾敻是明代文人中重要的创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诗词创作有重要影响,被尊为"吴中四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