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中有哪些拟人的修辞

如题所述

“山朗润……红起来了.”是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总体轮廓.

“吹面不含……抚摸着你.”拟人、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柔、和煦的特点.

“桃树……赶趟儿.”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多,竞相开放.

扩展资料: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6
在朱自清的《春》中,有许多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拟人修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自己的喉咙,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此句中鸟儿运用了拟人修辞,将鸟儿人格化,表现出鸟儿的活泼欢快。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品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反复修辞格,“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
朱自清的《春》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自己的喉咙,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译文(选自唐弢《唐弢文集》):

《春》是一篇满贮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它以诗情画意开头展示了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景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草也变得嫩绿起来了;春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起来了;蜜蜂嗡嗡地唱着歌;蝴蝶翩翩起舞;春雨连绵如细丝;春风送暖;春光融融、暗香浮动;鸟儿的欢唱、牧笛的吹奏更增添了春天的诗意;春水初涨;人们忙于踏青春游;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农民趁早春时节耕翻土地、播种希望的情景则把春天描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光明的前景、新生活的希望……它以诗情画意结尾概括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美景及给予人们以新生的希望与信心、蓬勃奋发的力量和顽强不屈的性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动人的画卷、是大自然献给人类新生活的精美礼物!春天属于世界人民!

需要注意的是,《春》并不是一首完整的现代诗歌,《春》只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的一个片段,《荷塘月色》原载1927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8卷第1期朱自清发表散文时总题名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他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朱自清的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见解。他的代表作包括《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在北大毕业后到清华任教,后与学生们一起在英国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过重庆、昆明等地,最后病逝于北平。朱自清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他的散文作品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