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五大孝子有哪几个

如题所述

孝心小故事有: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3、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2
1.孝感动天 舜华夏文明重要奠基人-舜,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死了,是继母把他养大,但继母对他不算友好,但是他长大之后以德报怨,积极处理家庭关系,对继母坚守孝道。
2.亲尝汤药 刘恒汉文帝刘恒,学历史的小伙伴应该都很熟悉,他的母亲是薄太后。在(两个务必具体是指:两个务必具体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母亲生病时,他衣不解带的亲自在床边侍候,每次药来的时候,都要先帮母亲尝尝苦不苦,烫不烫,温度合适才喂给母亲。
3.啮指痛心 曾参曾参就是指孔子的徒弟,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子。啮指痛心的故事表达了曾子与母亲的深厚感情,侧面表达了孝道的重要性。
4.百里负米 仲由仲由也是孔子的徒弟,自小家境贫寒,家里经常是吃野菜度日,但是仲由不忍双亲受苦,不管寒冬酷暑,都步行到一百里路外去买米,一来一回,要几天几夜,但是仲由一直坚持着,只到双亲过世。
5.芦衣顺母 闵损闵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因为继母虐待他,父亲要休妻,但闵损不忍继母离家受苦,于是为继母求情,至此以后继母改过自新,对待闵损如同亲生儿子。
6.鹿乳奉亲 郯子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他的父母患有眼疾,需要鹿奶入药,郯子便披着鹿皮混在鹿群里为双亲取奶。
7.戏彩娱亲 老莱子老莱子是 道家 创始人之一,特别孝顺父母,为了让父母开心,他找寻各种美食侍奉父母,想尽各种办法让父母开心。
8.卖身葬父 董永董永为东汉时期千乘人,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在父亲过世之后,因无力安葬父亲,愿意卖身到富贵人家为奴,换取费用安葬父亲。
9.刻木事亲 丁兰在丁兰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但是丁兰感念父母的生育之情,在家里用木头刻了父母的样子,日夜虔诚的供奉,寄托哀思。
10.行佣供母 江革江革自幼丧夫,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格局动荡的时候,也没有丢下母亲独自逃命,而是背起母亲一起逃难,在安顿好之后,就连鞋子也不愿买,把赚的钱都拿来赡养母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