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人有何意义?

如题所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文学中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上世纪50-60年代曾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一代青年。

这部作品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故事,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革命英雄,他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流泪。然而随着苏联历史的终结,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这一段曾经的历史。在有些人看来,保尔·柯察金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因为他只是当时苏联主流政治路线的传声筒。

因此在近几年,这部曾经红极一时的小说已经渐渐无人问津,很多年轻人只从老人口中听说过这部作品的名字,却不知道它究竟写了些什么,为什么曾经引起过那样的轰动。

这部小说为什么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早在1942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梅益先生就根据英文版翻译了中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50-60年代,这部小说在中国的接受度达到了顶峰,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名篇。

到了建国初期,黑暗与灾难刚刚过去,全国上下百废待兴,到处都能看到提倡理想、提倡献身的号召。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时期,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的楷模。与此同时,在当时的国内文学界,几乎把俄苏文学作为唯一的接纳对象,这些文学作品被贴上无产阶级标签,受到了国内青年的追捧。可以说,相似的社会历史语境,使得保尔的形象在中国读者心中产生了亲切感,他面对各种困难无比坚韧的精神,正符合我们对“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的要求。

尽管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受过小学教育,文化程度并不高,因此他写出来的这部作品连斯大林也认为缺乏起码的文学知识。或许正因于此,小说在完稿后寻求出版的过程中,一开始是遭到出版社的退稿,经过作者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刊登在并不显要的位置上,而在刊登后的三年间,评论界都对他不置一词。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作者并不具备娴熟地驾驭丰富多彩的语言的能力,叙述方式也是最简单的平铺直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只是基本的肖像描写,没有更为深刻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但他却能把主人公塑造成个性鲜明,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和钢铁般坚韧意志的英雄。

尤其是那一段经典语录:“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段话让人听了肃然起敬,从而产生鞭策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什么能够把主人公塑造得这么成功呢?这是因为他本人就是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原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作者在病榻上艰难创作出的作品。在创作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设工作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因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成功,并不在于写作手法多么娴熟,语言多么优美凝练,而是在于让读者领悟到,人的一生是否应该为了理想的目标而锲而不舍,努力拼搏。换句话说,这部作品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依靠的是书的思想而不是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这本书可以告诉年轻人,我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条件是多么的幸福。能够让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任何事情,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2个回答  2021-01-27
这本书中主人公对待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坚强的意志,不屈的品格,都是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的楷模!
第3个回答  2021-01-2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体小说,是一部励志的经典作品。主人公保尔钢铁般的毅力曾经影响和激励了一大批年轻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