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在设计学中的作用?

如题所述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1]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简称科技创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在这一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思维,科技发明与发现就无从谈起。目前,到处都在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在科技创造中的作用,来探索创新教育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导向作用:引导广泛寻找探索问题的各种方案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题,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语)这句话指明了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即从问题开始。一个人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首要是要会发现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必须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了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五彩缤纷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此人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创造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中发现常人感觉不到的新问题,这种高明凭借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引导创造者带着为什么去看周围的世界,在他熟知的领域仔细地观察某些现象,并敏锐地进行思考,或好奇、或发问、或怀疑、或批判、或奇思怪想,对某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发现问题仅靠理性思维、正向思维、常规思维、逻辑思维是不行的,这样思路就不开阔,就受阻碍,这时,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大显身手,发挥其优势。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想到地球的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看见电流环绕软铁时软铁被磁化的现象想到了“由磁生电”;达尔文观察世上的生物呈千姿百态感到疑惑而探索物种起源,从而创立了进化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偶然见到一棵特别优异的水稻植株觉得奇怪,跟踪研究方知原来是一棵天然杂交种,后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找到理想的灯丝材料运用发散思维,先后想到并试验过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0多种植物,最后终于发现用钨丝做灯丝最理想。
(二)聚焦作用:找准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及突破口
创造性思维不仅就是发散思维。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初期,发散思维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但仅仅只一味地发散是不够的,是不可能深入研究下去的,那样只能浅尝辄止,就不可能重点突破。在广泛地发散思维之后,还得运用收敛思维,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几种最佳方案进行深入探究。这时,创造性思维对发现问题来说起着聚焦的作用,即要找到主攻的方向,选准突破口,然后锁定目标,重点攻克。比如关于电的发现就是一例,早期各方面的科学家们已感受到电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雷电、摩擦生电、电流会使小磁针偏转,还发现电与化学、光学、热学、力学、生物学等有关系,于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问题后经收敛思维和综合分析,逐渐将众多问题归结到一个中心问题:是否有某种高速度、高能量的极小微粒穿行于各种物质之中,造成各种现象,这就找到了中心的突破口。科学家们经反复推测,形成了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各种假说,假定有些微粒在原子内绕中心高速转动,当它飞出原子时便流动于各物体之间,这便可解释许多现象。后来得到实验证明,便建立了关于电的理论。这表明,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创造中,在帮助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桥梁作用:架通多种思维之间的立交桥,使思路畅通无阻
科技创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种思维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创造性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发现的不同阶段采用的思维形式不尽相同,且在同一阶段也往往是多种形式思维的综合采用,这时就靠创造性思维起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在多种思维之间构筑一座立交桥使之相互贯通,帮助完成发明创造的任务。在创造过程中,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维等往往是综合采用的,这时是创造性思维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在创造过程中,有的是先发散再收敛;有的是先直觉判断再来类比推理,还需逻辑整理;有的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混合进行,不是某种思维在单刀直入和孤军奋战,而是协同作战。总之,是创造性思维在统一调配它们。有人过分强调灵感、直觉等非理性思维,仿佛它们就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这是不全面的。尽管爱因斯坦、卢瑟福、开普勒、彭加勒、钱学森等十分推崇灵感、直觉等,但他们并不排除理性思维作用。在瞬间由直觉、灵感悟出的假设,往往是片面的、模糊的,还有待逻辑思维去完善它,得用准确的语言、公式、图形表示出来,还得将发明创造的成果物化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1]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简称科技创造)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创造活动,创造性思维在这一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思维,科技发明与发现就无从谈起。目前,到处都在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在科技创造中的作用,来探索创新教育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导向作用:引导广泛寻找探索问题的各种方案“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题,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语)这句话指明了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即从问题开始。一个人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首要是要会发现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必须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了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五彩缤纷的,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此人对此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创造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从中发现常人感觉不到的新问题,这种高明凭借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引导创造者带着为什么去看周围的世界,在他熟知的领域仔细地观察某些现象,并敏锐地进行思考,或好奇、或发问、或怀疑、或批判、或奇思怪想,对某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发现问题仅靠理性思维、正向思维、常规思维、逻辑思维是不行的,这样思路就不开阔,就受阻碍,这时,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大显身手,发挥其优势。如牛顿看见苹果落地想到地球的引力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看见电流环绕软铁时软铁被磁化的现象想到了“由磁生电”;达尔文观察世上的生物呈千姿百态感到疑惑而探索物种起源,从而创立了进化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偶然见到一棵特别优异的水稻植株觉得奇怪,跟踪研究方知原来是一棵天然杂交种,后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找到理想的灯丝材料运用发散思维,先后想到并试验过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0多种植物,最后终于发现用钨丝做灯丝最理想。(二)聚焦作用:找准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及突破口创造性思维不仅就是发散思维。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初期,发散思维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但仅仅只一味地发散是不够的,是不可能深入研究下去的,那样只能浅尝辄止,就不可能重点突破。在广泛地发散思维之后,还得运用收敛思维,从众多方案中筛选出几种最佳方案进行深入探究。这时,创造性思维对发现问题来说起着聚焦的作用,即要找到主攻的方向,选准突破口,然后锁定目标,重点攻克。比如关于电的发现就是一例,早期各方面的科学家们已感受到电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雷电、摩擦生电、电流会使小磁针偏转,还发现电与化学、光学、热学、力学、生物学等有关系,于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问题后经收敛思维和综合分析,逐渐将众多问题归结到一个中心问题:是否有某种高速度、高能量的极小微粒穿行于各种物质之中,造成各种现象,这就找到了中心的突破口。科学家们经反复推测,形成了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各种假说,假定有些微粒在原子内绕中心高速转动,当它飞出原子时便流动于各物体之间,这便可解释许多现象。后来得到实验证明,便建立了关于电的理论。这表明,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创造中,在帮助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桥梁作用:架通多种思维之间的立交桥,使思路畅通无阻科技创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种思维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创造性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发现的不同阶段采用的思维形式不尽相同,且在同一阶段也往往是多种形式思维的综合采用,这时就靠创造性思维起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在多种思维之间构筑一座立交桥使之相互贯通,帮助完成发明创造的任务。在创造过程中,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类比思维等往往是综合采用的,这时是创造性思维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在创造过程中,有的是先发散再收敛;有的是先直觉判断再来类比推理,还需逻辑整理;有的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混合进行,不是某种思维在单刀直入和孤军奋战,而是协同作战。总之,是创造性思维在统一调配它们。有人过分强调灵感、直觉等非理性思维,仿佛它们就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这是不全面的。尽管爱因斯坦、卢瑟福、开普勒、彭加勒、钱学森等十分推崇灵感、直觉等,但他们并不排除理性思维作用。在瞬间由直觉、灵感悟出的假设,往往是片面的、模糊的,还有待逻辑思维去完善它,得用准确的语言、公式、图形表示出来,还得将发明创造的成果物化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