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功之道

如题所述

  由于历史原因,意大利的产业结构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企业构成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行业也多集中在纺织、皮革、机械、食品等传统领域。然而正是在这些中小企业和传统轻工行业的推动下,意大利经济在近30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人均产值还是对外出口都超过了很多与其相似的发达国家,跃身进入世界七强。由此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为什么意大利的发展之路会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有如此不同?为什么不具优势的产业结构却可以在意大利出现奇迹?是什么使得这些在技术创新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中从事专业生产的中小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活力并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答案在于,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加入到一个巨大的生产网络(产业集群)中,利用与同行企业间的联合、企业自身在生产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企业影响和改变消费者购买要求的能力而获得一定的行业操控力,并通过这种操控力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这种被誉为“意大利中小企业成功之母”的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能“为我所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腾飞,并带动城乡、特别是偏远小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呢?本文将对意大利产业集群模式的特点、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意大利的产业集群模式

  在意大利,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以工业园区为表现形式,对其描述存在多种版本,但基本要素有以下几点:1、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单一企业的专业性与企业分工合作相结合;2、拥有有价值、有规范的文化环境,具备信息流通便利、与周围地区连接等条件;3、建有至上而下的互联网络,可使区内小型企业不受规模限制,进入更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

  1991年,意大利政府颁布317/91号法规,首次在法律上对工业园区作了严格的规定。根据该法规中对工业园区的描述,工业园区是指众多独立的小型专业性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并在该地区建立起统一的产业链;各企业负责产业链中不同的生产环节,并可利用这一地区的文化、历史、特色作为共同的企业标识。

  1993年4月,意大利工业部对工业园区的划分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见表一。

  表一、工业园区的划分标准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指数 标准 制造业的工业化程度(制造业员工在全体员工中所占比例) >国家和大区级同类数据的30% 制造业企业密度(当地居民人均拥有制造业企业数) >国家平均水平 专业性生产(从事某一专业生产活动的员工在所有制造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国家级同类数据的30% 专业行业比重(专业行业人员在全体制造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30% 行业专业生产中中小企业的比重(中小企业员工在专业生产行业员工中所占比例) >50% 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上世纪60-70年代,受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石油危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方向性抉择。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整体关系进行调整。他们将精力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为核心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其他生产环节则下分给次一级供应商,即中小型企业,以降低由传统的纵向型集中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高额成本。建立在新标准上的现代工业也由此产生:新的扩散型生产替换了原有的规模型生产;专业化生产替换了综合型生产;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替换了原有的集中生产。这种由规模型向非规模型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小型企业的优势,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体系)与大型工业企业形成抗衡。

  三、意大利产业集群概况

  产业集群型生产模式在意大利现代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意大利目前共有产业集群156个,居住人口1250万;集群内制造业企业21.5万家,占全国制造业企业的40%;制造业从业人员200万人,占全国的39.3%。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2%,其中工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37.7%,服务业产值占全国产值的23%。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出口的44%,其中纺织服装、皮鞋皮具、非金属类矿产加工产品、木材和木质产品以及机械设备产品均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50%以上。

  (一)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领域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多集中在传统轻工业领域,主要行业及所占比例见表二。

  表二、意大利产业集群主要涉及领域一览表 行业类别 集群数目 占集群总数的比例 食品行业 7 4.48% 家居业 32 20.51% 纸板制品工业 4 2.57% 橡胶和塑料行业 4 2.57% 机械类 38 24.36% 金银首饰加工/乐器制造 6 3.85% 皮革行业 20 12.82% 纺织服装业 45 28.84% (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运作模式

  意大利产业集群的主要运作模式可分以下四种:

  1、“大工厂”模式 这种模式以一家专门负责设计、订货、营销的中型企业为龙头,其他数个中小企业参与其产品生产过程,负责不同工序或不同部件的生产,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如同一个无形的大工厂。企业能否成为龙头,不是看其规模大小,而主要看它是否有设计技巧和营销本领。普拉多纺织服装工业区就有几百个这样的“大工厂”

  2、卫星群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以一家中型企业为核心,众多小企业为其供应零配件或部件。鞋帽、眼镜、乐器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区大多属于这种模式,几百个规模较大、稳固的企业集合了上千个小企业为其进行生产。

  3、集中销售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各个小企业按照统一的规格和技术要求,独立进行生产,并由同一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统一商标,由销售机构进行统一销售。如阿斯蒂汽酒工业区。

  4、小企业集团模式 相互依存度高的小企业,以参股形式组成企业集团,将企业的某些职能(金融、贸易)集中,以便扩大规模,使其能像大企业那样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模式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机械行业专业区尤为突出。目前,意大利约有16%的中小企业组成了企业集团,在高技术部门,该比重在30%以上。每个集团平均由12个企业组成,每个企业集团的平均雇员人数约为1500人。企业集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弥补了意大利工业体系分散的弱点。
  四、产业集群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一)生产过程专业化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意大利央行在对产业集群内企业与非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比较后发现,在技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对生产过程进行拆分后,通过彼此的分工合作,可以以低于非产业集群内企业(独自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成本完成等量的生产。这是因为:1、产业集群内的大部分企业进行专业化的中间性生产,因此大大节省了库存、贸易等常规成本;2、专业性的产业集群内,专业技能已成为隐性非物质资本,因此集群内企业雇佣专业技能高、工作效率高的工人不会额外增加劳动成本。

  (二)为企业营造了竞争-合作的良好环境

  产业集群中的生产网络通常由纵向和横向生产链组成,处于不同位置中的企业彼此间有着或竞争或合作的紧密关系。对于以分工合作关系为主的企业来说,稳固的供求关系将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商业风险。建立在相互了解与良好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企业信誉也会成为社会资本,减少了企业在运营和协调生产时发生的费用。对于以竞争关系为主的企业来说,共同的市场促使企业不断在提高生产技术,增加产品个性上下工夫。在意大利,即使是应用同等技术生产的同类产品其外观也往往千差万别。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多样化使意大利专用零配件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意本国出口中占很大比重。

  (三)区域集中易于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

  产业集群内同行企业的高度集中,能够帮助区内企业加强经验交流,形成共识并推动技术的革新;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

  以意大利著名的制革工业区桑塔科洛切(Santa Croce)为例,制革过程中所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该产业集群内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集群内企业经地方行业联合会协调,共同投资,与当地比萨大学联合设立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减排问题。2006年该集群内的有害气体排放量在空气中的比例降到2%,远远低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现在该集群内的企业向世界出口的不仅是其皮革产品,还有其先进的生产技术。

  (四)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

  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集中也使得政府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产业政策和管理措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服务网络。如便利交通、设立机械制造和维修点、修建统一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开办职业学校、提供行业保险、发放优惠贷款、发展商业和中间贸易、供应原材料、举办专业展览会、开发专业软件等。工业区内的企业也因此可享受到更多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22
有市场的.过专业的规划与创新研究,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及个别理财需求,并提供包括资产保护、税务规划、财富保值及移转规划、不动产投资、隐密收益规划等财富管理服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