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中“总体”的例子

如题所述

二十年前,念总体经济学很容易。总体经济学家蛮有信心回答以下的问题:什么导致产出和就业有波动?政策应如何回应这些波动?

教科书层次,广为接受的经济模型以前是IS-LM模型。从John Hicks (1937) 利用这模型解读凯恩斯Keynes (1936),曾几何时是经济学的革命性视野,一直没有变动。因为IS-LM模型假设价格为已知,另以某些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来解释价格调节。有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有自然率属性,暗示长期而言经济是自我纠正。

在较为应用的层次,这共识见诸大型的总体经济学模型,例如麻省理工—宾大—社会科学研究院模型MIT-Pen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MPS) model。这些模型是许多论文的题目。民间和政府的决策者,蛮有信心利用这些模型以预测重要的经济时序数据,以及评价不同总体经济政策的效应。

到了今天,总体经济学家对本身的答案已经不是那么肯定。学术期刊已少见IS-LM模型;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已是过去年代的遗迹,不再教授。只有学术会议偶而提到大型总体经济学模型,但往往带嘲弄之意。今天,研究生的论文不大可能是为了改进MPS模型的一些小节。

总体经济学家的学院派对本行的观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之相反,总体经济学用于分析经济就改变不多。IS-LM模型连同补充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是最好的方法解读报章和决策者提出的经济政策。在企业和政府任职的经济学家依然利用大型总体经济学模型做预测和政策分析。过去二十年的理论性发展对应用总体经济学没有多大影响。

学院派和应用派为何如此悬殊?有些学者认为实作者跟不上形势和最新发展,依然采用过时的模型。这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不足采信,因为这违反经济均衡的基本特性:有机而不趁势。若然总体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可用于应用方面,这必然会被采用。这些最新发现对应用总体经济学没有多大影响,最少可以假设应用派认为是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认为过去二十年的总体经济学研究既然对应用没有影响,研究是没有价值;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对的。过去二十年是总体经济学富饶多产的年代;近期发展不是可以很快就转移为应用的成果。

A. 总体经济学的寓言
科学史的故事有助理解总体经济学的现况。我不是科学史家,不敢担保这全是真实。但无论细节是否真实,故事是现今总体经济学很好的寓言。

大概五世纪前,哥白尼Copernicus提出星球体系的中心是太阳,不是地球。当时他错误认为星球的轨道是圆形;我们现在知道是椭圆形。与当时Ptolemy以地球为中心的说法相比,Copernicus的体系较为优雅,而最后也证明是较有用。但当Copernicus提出这想法时及其后几年,新体系发挥的作用不如Ptolemy,后者预测星球的位置时优胜得多。

想象你是在Copernicus发表这学说时的天文学家。作为学院派,你会研究以改善Copernicus体系,这似乎是简单而满足智力挑战的方法,较可能理解星体运动。如果你是应用派,你会继利用Ptolemy体系。转用较有前途,但准确度稍差的Copernican体系,似乎是过于犯险。就Copernican随后那时期的知识水平而言,学院派和应用派在功能上有分隔是合情合理,也是最佳处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总体的例子之前你可以直接把它进行一些总体,这应该能搞,这些数据是应该都可以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0
是啊,经济统计学中的总体的例子其实还是蛮多的,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例子,这些都可以去寻找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