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明朝相差不到百年,为何文化区别如此之大呢?

如题所述

北宋以文治国,将“兴文教、抑武事”定为国策,学术人才层出不穷,社会普遍崇尚读书。至南宋初,文人学士南迁,也继承了北宋尊孔重儒、提倡读书、重视教育等特点,社会文化多元活跃。相比宋代,明代在文化政策上虽然也重视教育、尊崇儒学、提倡程朱理学,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明代的文化专制空前发展,典型的如朱元璋“删孟”,禁止生员议论政事,实行八股取士、钳制异端思想等,呈现出与南宋风格迥异、极为专权霸道的文化特点。

明代与宋代基于同样的儒家理念,却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风格,与各代具体的文化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密不可分,也与明宋期间的元朝文化政策转向也有着极大的关联。下面,小学徒主要以南宋与明代的情况作对比,从文化管理机构、儒学政策、科举政策和出版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元朝文化政策的具体实施探究差异的形成根源。

有宋一代,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干戈扰攘的局面重演,自立国起一直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策略,以“重文崇儒”为导向,儒学和文人在整个宋代都很得重视,形成了百花齐放、互争雄长的格局,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事功之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婴学、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等主要学派林立,维持近百年之久,后来至理宗时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王国维曾指出“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著”。此后的元明清三朝几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对儒学的尊崇虽然在元代有所削弱,但在明代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明代对中国传统的儒学采取尊崇的态度,积极利用它作为统治思想,强调“崇儒重道,尊礼先师”。洪武元年,朱元璋“以太牢祀孔子于国学,遣使诣曲阜致祭”,并规定科举考试内容以程朱理学为主,要求学者“一宗朱氏之学,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镰洛关闽之学不讲。”确立了程朱理学的官方统治地位。对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出现,明代甚至不遗余力地对之进行了镇压,如禁讲学、毁书院、残杀士人等,呈现出高度的排他性。

虽然同样将儒学作为尊崇,将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但不同的是统治理念的形成过程。南宋是学派林立百年之久、直到理宗时才奉程朱理学为正统。而明代,则是从立国开始,就将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通过权力持续巩固,独尊儒术、排斥他说,与宋代迥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因为之间隔着一个元朝,元朝的统治阶级是蒙古族,所以文化上会有差距。
第2个回答  2020-12-02
因为宋朝的跨越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文化也就不太一样。
第3个回答  2020-12-02
因为中间隔着一个元朝,元朝对汉文化的传承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宋朝与明朝的文化差距这么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