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照在古画上,为何专家说近1000年的谜题,终于解开了?

如题所述

古代名家字画,历来是收藏大师的心头好,不知为何,古人似乎对书画有一种特殊的执着,他们总喜欢在画中隐藏点什么。《少年包青天》中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牡丹亭少女之谜”,眨眼看去,画中只有一个空荡荡的牡丹亭,没有少女,可是当一盆水浇在画上之后,画中顿时出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其中隐藏的秘密终被揭开。

无独有偶,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传世名画,专家在研究过程中,恰巧有一缕阳光照在画作上,而他也借着阳光,解开了一个存在近1000年的谜题。

《溪山行旅图》是一幅绢本墨笔画,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整幅画给人一种气势十足的感觉,巨石壁立的山峰几乎占据了画面,山顶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瀑布从山腰间飞流直下,升腾起阵阵水雾。再看山脚,只见山脚下乱石纵横,毫无章法可循,在山路上偶然出现的一支商旅队伍,与磅礴的山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而那一湾流淌的溪水,正是倾泻而下的瀑布,一静一动,一张一弛,给人以巨大的反差。

此幅画乍看之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然而,只要将这幅画放大10倍,便能看出作者精湛的画工与意境。此幅画的近景部分,占据了下方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是由两边巨石之间开辟出的一条留白道路,一队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行旅的客商自画面右侧悄然进入,缓缓行进,与无声中点出了此画“行旅”的主题。

然而,《溪山行旅图》却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不为别的,只因从古至今,各路学者、专家经过不断探索之后,始终不能确定此画的作者到底是谁,就像没人知道《蒙娜丽莎》中的妇人是谁一样。不过,专家却能从画风、画功,年代上推测出大致人物,那人便是北宋绘画大师范宽。

范宽出生于公元950年,陕西华原人,擅长山水画,被誉为“北宋三大家”之一。2004年,范宽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100位人物之一,列于59位。范宽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么来说吧,南宋的李唐、马远、夏圭,元朝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大师黄宾虹等,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他的画风影响。

自宋朝以来,《溪山行旅图》历经元、宋、清与民间藏家之间辗转流传,画作上已经盖有22枚藏家印鉴,其中单单是乾隆皇帝的印鉴就有6枚。1925年后,存于清宫中的《溪山行旅图》,自然归为国有。可是,由于画中没有明显的画家落款,人们只能从题跋上推测作者是范宽,但作者一栏,却始终填写的是“不详”。

直到1958年的一天,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将整幅画分成若干个小格子后,偶然间借助照射在其中一个小格子上的阳光,隐隐约约看见了“范宽”二字,作者将名字隐藏在了右下角骡队后方树丛中。李霖灿的发现,终于给这幅传世名画找到了主人,范宽的58幅作品中,将再添一幅名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