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怎样的情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怎样的情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难舍难分之意,也有对友人担忧的思想感情。

出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6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出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扩展资料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鉴赏

“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

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31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难舍难分之意,也有对友人担忧的思想感情。

出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

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1
依依惜别之情
看最后那句眉眼盈盈处
一是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
二是把自己比作女子,写出仿若友人妻子依栏盼归之际美眸不舍,泪光盈盈,秀眉微皱,凝着相思
一语双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6-22
难舍难分之意,也有对友人的担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