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用火的故事

如题所述

钻木取火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人工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着、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326481.html?si=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钻木取火

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始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头(木柴)都能钻出火种,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木柴要选择品种,还要随着季节变换而变换木柴品种,才能钻出火种。如果随便捡一根木柴去钻,那是钻不出火种的。轩辕黄帝时期,各地都设有专门管理钻火的官员。他们负责常年选用能钻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钻木取火必须选用干榆木、干柳木;夏天必须选用干枣木、杏木、桑木;秋季选用柞木、樽木;冬天选用干槐木、檀木。这些木柴都能钻出火种来。古人把这种取火方法叫“燧”。

黄帝以后,到西周时期人类就掌握了人工制火技术。人们用铜制作成圆形镜,中间制成凹形,取火时对着太阳,物体立即燃烧。古人把这叫“阳燧”取火。这已经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现代人根据古人取火原理,除过用凹凸镜取火外;冰块也能取火。我国40年前曾有一批勘探队员困在遥远的冰天雪地里,无火烧水作饭,勘探队员们急中生智,取来大冰块,经过打磨,制成一个圆形凹凸状的“冰镜”,对着太阳,照样取来了火种,使勘探队化险为夷。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击石取火”。人人都可能随身携带,这就是乡间农民常用的“火链”。尽管今天人类发展到电子时代,“火链”仍然没有被淘汰。因为它不用火石,不用汽油,把旧棉絮用草汁一染,捡一块花岗岩石,垫上染过的旧棉絮,用月牙铁条一击,火星就燃着了棉絮。随用随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现代人使用打火机优越得多。火链在我国沿用了1500多年,至今,偏辟山区农民仍然没有抛弃它。

祝融击火的故事

各种各样的打火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但在一些边远山区,农民至今还随身携带着取火用的火链,因它不用汽油火石,随时用,随时取。所以,一直沿用了几千年。那么,火链最早是谁发明的呢? 传说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后,到了黄帝时期,人类已开始用火烧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驱赶毒虫猛兽,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时,人们只知道用火,却不会保存火种,这对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游猎生活的人们来说很不方便。他们必须经常带火种行路,每到一个地方,头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种燃火烧饭,烧过饭后又得把火种小心地保存起来。

有一年,黄帝带着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转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发,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祝融负责管理火种,他随身带的火种也被暴雨扑灭了。人们又冷又饿,孩子们哭叫不停。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等待天晴之后再走。谁知,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一连几天,雨一直不停地下着。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但因失去了火种,无法生火做饭取暖。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大人便开始吃生肉,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祝融着急万分,想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钻了很长时间,也未钻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效果,一气之下,便把手里的钻头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钻头碰击在石洞的岩石上,溅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里顿时由忧变喜,他忘记了疲劳,找来好多岩块,用力互相碰击,只见火星不断飞溅。可是,怎样才能使火星燃烧呢?这又成了一个难题。黄帝走过来对祝融说:“你不要太急,从石头上能击出火星,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找些人来共同商量。”黄帝的这番鼓励,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来常先、大鸿、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办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着,一句话也不说。大家以为他饿病了,劝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说了声:“有办法了!”说着,把自己缠腰的腰围解下来,用劲撕开,从容掏出一团花絮,对祝融说:你把这些芦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议把芦花絮摆好,再击石,火星溅落的越来越多,点燃芦花絮的声音越来越大,祝融用口轻轻一吹,随着一股浓烟窜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们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里的大人小孩无不欢呼跳跃。黄帝专门为祝融举行了庆功会,给他记了大功,并封他为“火正”(官职)。

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这就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因火又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
第2个回答  2020-07-14
钻木取火
北京人
还有中国发明的火药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第3个回答  2006-12-02
火烧赤壁 黄盖诈降,火烧曹操
上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是中国历史传说中最早使用火的事件。燧人氏之前,人都吃生的,燧人氏之后,才吃熟食。实际上,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使用天然火。一万年前,山顶洞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第4个回答  2019-02-28
火烧赤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