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

如题所述

面对亲人我们要学会坦然的接受,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要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当亲人离去,我们通常感觉这不是真的,会觉得他还活着。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人确实已经不在了。生命总是有来有去,就像春夏秋冬的转换,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要适应亲人离世的生活。亲人在我们的心里和家庭里有着独特的位置,他们永远都不会被取代,但是失去亲人的家庭成员最终还要适应没有他的日子。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总会去,当我们知道一些事是无法挽回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悲痛中走出来。

要适度发泄内心的痛苦。难受的时间,就哭出来吧,哪怕你在黑夜里偷偷哭泣,哭肿了眼睛哭哑了嗓子,都比你压抑在心理强。内心的痛苦释放出来,你就会平静很多。悲伤的时候,我们嚎啕大哭,会流下很多很多泪水,这种悲伤和泪水,是有治疗效果的,只要悲伤能在我们身体上自然流动,这份疗愈就会自然产生。

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失去亲人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巨大痛苦,无论我们怎么控制,怎么压制,怎么否认,它都不会消失。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治疗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并接受现实。亲人会离世,爱却不会失去,只要你爱过,爱你的人无论到了哪个时空都会爱你。

树叶必有黄落,落叶一定归根,落叶归根入土,入土才有新生。逝去亲人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我们生活得快乐才是他最大的愿望。在追思中感悟生命,于感恩中传承责任。我们要带着亲人的祝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拥抱生活。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许多磕磕碰碰,如果我们无法承受生活的考验,那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给自己的伤痛加个期限,告诉自己,在这个期限以内,我能够无尽地消沉,低落,一旦期限已到,我就已经不需要再疗伤了,即使伤口还在,它不能妨碍我的前行了。时间是一副良药,它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治愈我们的伤口。但这种治愈,并不是简单地随着时间而忘记,而是在生活阅历不断累积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变得更加豁达,让我们用一颗平和的心去迎接一切困难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你要相信自己绝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脆弱。最亲的亲人逝世后你可能会号啕大哭,但更可能痛苦到在别人面前无法哭、哭不出来。


亲人刚刚去世,没有时间消化死亡,从她闭上双眼气息消失的那一刻起,你要担起向其他亲友宣告噩耗的责任,要规划好至亲体面辞世的一切程序。


你要为死去的至亲擦拭身体,穿好寿衣,按照家乡习俗把她“请”到棺材,她在棺材里安睡时,你总是想走近看看,怕她其实没死,突然醒来没人应答;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筛选出值得信任、做事得当、熟知你关系网、能帮你打理丧葬事务的亲友;要通知各路亲朋同事;联系殡仪馆。然后,主持葬礼,目送火化,看着一个人变成若干块发灰发白的骨头。



直到火化之前,你都会像个疯子一样怀疑:她真的死了吗,是不是有人想害她故意说她死了,她下一秒会不会坐起来。

理智和事实共同发言:她不会。


那几天几乎合不了眼的,体力精力脑力迅速耗费,悲伤无缝可入。几天后,葬礼结束,亲朋散去,哄哄闹闹的世界一下子静下来,这时候,心才开始受煎熬。

你会想念一种气味,会突然想吃一种饭菜,紧接着就想到,身上带着这种气味的人再也不会看着你微笑,记忆中那种菜的味道再也复刻不出来。

每一个微小的场景,都会触发遥远或不遥远的回忆。

又过了几天,你回归工作或学业。同龄的朋友们还未曾经历过至亲离世的痛苦,他们遵循着人际交往的基本法,绝不主动触碰这一敏感话题,所以不会有宽慰或惋惜。有的人会小心翼翼,字斟句酌,怕不当的一句话勾起你的伤心事,但更多的人,不会顾忌什么,肆意向你炫耀着至亲给予的温暖。


当然,很有可能不是他们在炫耀,是你已经没有了,所以别人一句平常话,也使你心生嫉妒,关于情绪最大尺度的言语是别人一句:节哀。你回答谢谢。礼数周全,毫无意义。后来你发现你好像和至亲去世之前没什么不同,一样工作生活,听到笑话依然会笑,除了夜深人静,回忆带来往昔已逝的痛苦。

心底好像缺了些什么,想呐喊,想找个人好好说一说,想告诉他我有多难过,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和其他至亲谈论吗?我们都失去了最爱的人,我们的伤心相通,可是我们要继续生活,就不能每天追忆、以泪洗面、在彼此伤口上撒盐。向其他人说吗?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有谁真的能感同身受呢?有谁愿意越过自己的安全边际,认真听一听呢?


于是,独处时哭的再狼狈,走到人群中,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笑脸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12

面对亲人的离世,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晴天霹雳,犹如心脏被人狠狠地捏住,喘不过气来。想哭,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哭,想流泪,但却流不出丝毫的泪水。



面对亲人的离世,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为亲人处理好后事

逝者为大,即使我们面对他们的离去感到悲痛,但我们依旧需要打起精神来,为他们操办好后事,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比如我们这里有指路、丧服、停灵、出殡等等。


指路就是说人死后需要亲人为逝者指引去往转世投胎的方向,为他们指明道路,以免他们找不到方向而停留世间不能投胎。停灵就是逝者在家中需要停留几天,有的地方还会有头七,是为了逝者可以在头七回到家中,和家中的人做最后的告别,以免心中留有遗憾,不愿转世投胎。丧服就是逝者的亲人需要在守丧期间身穿白色丧服,有些地方还会有其他颜色的丧服,这个不一而定。出殡也需要亲人或熟人为其抬棺,前去安葬,这些其中都有很多的将就,根据地方的习俗来定。


正视和理解死亡

我见过太多因亲人离世后无法面对的人和事,我也很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毕竟每个人都会去世,每个人都经历过亲人去世。当我们特别依赖某个长辈的时侯,经常会因为他们的离世感觉人生没有了意义,特别是那些没有了亲人,仅剩自己孤独在世的人

关于死亡,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环,是不可逃避的。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恐惧死亡、焦虑死亡,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严重的疾病,痛苦的手术,行动不便的身体,或许死亡是另一种新生,要坦然地面对和接受死亡。


初期,悲伤来了,就让它无线蔓延侵袭你的身体,你需要去体验这份痛苦,不然你怎么知道你失去的到底有多么珍贵。死亡是放纵痛苦最无懈可击的理由,你无法靠理智去刻意排解。


生活还是需要继续,心可以持续想念,但请不要停下前进的身体,忙起来,做事情,可以排解这世间百分之八十的情绪负担。ta不希望你忘记ta,但ta更不希望你因此而伤害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12

前言


Facebook首席执行官雪莉·桑德伯格的丈夫大卫,在跑步机上跌倒,重创去世。

即便是这样智慧的女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击时,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没日没夜地躺在床上掉眼泪,逮住个朋友就不停地哭诉,一旦想起曾经的事情就崩溃到不能自已。

对她而言,失去丈夫是“被空洞感吞没的最残酷的时刻”。

很多时候,悲伤,并不会随着我们学识和能力的增加,就减退半分。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说到:

精神上的伤痛就有这种特性——它可以被掩盖起来,但绝不会收口;它是永远痛苦,永远一被触及就会流血,永远鲜血淋淋的留在心头。

如何面对亲人离世带来的悲伤(哀伤),是生活中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可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Part 01.

了解哀伤的正常心理反应过程

1、麻木震惊期:通常在亲人离世一周内发生。这个阶段,有些人茫然无措,完全乱了分寸。有些人除了按部就班地处理丧事,没有任何情感反应,日常生活继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常常被误解为“吓傻了”或者冷血无情。

2、否认追寻期: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亲人离世既成事实,但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们,常常无法接受。或想方设法追寻逝者,或抱怨他人、埋怨逝者,或试图和神灵讨价还价。

3、混乱沮丧期:进入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和面对亲人永久离去的事实。此时,一方面需要适应亲人离去后,生活改变带来的暂时混乱,另一方面还需要处理对亲人离世无能为力的沮丧感。

4、重组恢复期:人们已经接受亲人离世的现实,可以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追忆逝者,并且开始启动新的生活。在此阶段,人们开始允许自己过正常化的生活。

Part 02.

进行自我哀伤疗愈


1、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我国传统的各种丧葬仪式,有助于增加亲人离世的现实感,帮助接受死亡的发生的事实。疫情下可能无法使用传统仪式完成对逝者的告别,建议灵活使用线上公墓等在线方式,及时对逝者进行道歉、道谢、道爱、道别。

2、接纳自己的哀伤反应:任何的哀伤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被接纳的,尤其需要被当事人自己接纳。只有接纳了这些反应,才有机会面对与这些反应相关的悲伤和痛苦,从悲伤中获取力量,继续未来的生活。

3、以新形式和逝者连接,重构未来生活的意义。

Part 03.

学会区分异常心理反应


1、持续时间:多数哀伤反应在半年内自行消失。如果哀伤反应在1年后还持续频繁地出现,需要找专业人士协助评估。如果1年后哀伤反应明显缓解,只是到清明、忌日这样的特殊时间,初期的哀伤反应出现反弹,属于正常现象。

2、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丧亲1年以后,仍旧封闭社交,无法娱乐或工作,一旦娱乐就有强烈负罪感等,就需寻求专业评估。

3、痛苦程度:悲伤过于强烈和持久,远远超出自己承受和调节能力。

4、特殊症状:如愤怒情绪过于强烈,甚至攻击他人;自责现象过于持久和严重,甚至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出现显著的紊乱言行,如语无伦次,持续性凭空听到声音或感觉不安全等,都提示需要及时寻求专业评估或干预。

Part 04.

激活周围的支持系统


生离死别对任何人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各种脆弱和无力在此刻都可能会出现,如果周围能有家人、朋友、同事等来陪伴、倾听、支持,我们的哀伤情绪也许可以获得充分的宣泄,哀伤过程也会变得容易。不必羞愧自己的各种反应,也不必担心自己是在给其他人添麻烦而不告诉他们。

如果使用上述方法仍难以自我调节,可及时求助专业人员。

第4个回答  2022-06-12

在前几个月,我的好朋友的父亲因为肺癌去世了。

她说:“原来他当时已经不行了啊。”


她说:“出现的各种症状都是生命流逝的征兆,只不过意识抵抗着,只不过我和妈妈都陪在身边,所以不愿离去,所以在追着生的渴望。”

 她说:“当时身在其中的我看不清。以为能留下他。送他去医院,最后亲眼看他在医院的病床上离开。”

我一直相信时间可以磨灭记忆。

 但在我朋友父亲去世这件事上,时间停摆在他生病后到死亡这段轨道上。

 她甚至于总以为自己忘了,直到每次想起那么清晰的细节,才愣住。不知道该怎么收拾这些这些记忆和涌上心底的酸涩、苦痛、难堪、难捱。

 她说:“我很想念他。很多时候都很想。虽然我想他时从来不哭。”

当然也有流泪,也是心疼他病时的挣扎。正因为是至亲,自身又有超强的同理心,总会带入那种对生的挣扎的渴望中,再遗憾自己没能有更大的能力保存他的希望。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朋友一直无法恢复平静,她时常给我打电话悄悄的哭。过去的一些琐事或是一个平常的玩笑就会突然浮现在她的脑海。

而恰恰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最为戳心,然后一瞬间就被一种强烈的思念包围,汹涌而来,无可阻挡,然后泪崩。

这种悲伤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悲伤,因为它久久挥之不去,而且它让你无法转移注意力,因为在这一瞬间它让你对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然后经过很长时间心情才能平复。

在面对这种事情后,我深有感慨。小的时候觉得亲人去世什么的离自己很远,后来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发现爷爷奶奶爸爸真的会变老。

以前都是爷爷骑着车送我上学放学,现在爷爷走路竟然也要用到拐杖了,爸爸也有了白头发,她们真的老了。

也不懂他们百年以后,我要怎么面对他们也会离开我的事实,希望自己能再多努力一点,在多对他们好一点,也希望家人们都能长命百岁,身体一直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