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期间经历了哪些阶段?

如题所述

一、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当年5月,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和筹划战略转移。

二、遭遇挫折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红军在湘江两岸浴血奋战,经过新圩、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咸水等战斗,挡住丁国民党军的猛攻,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队于12月1日渡过湘江。但是,红军却遭到惨重损失,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弃了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三、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四、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向川西北挺进,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9月9日,张国焘电令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

五、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西吴起镇。红四方面军南下后,转战于川康地区。

六、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一共有六个阶段,也就是

一、长征准备阶段
二、长征失利阶段
三、长征转折阶段
四、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
五、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
六、大会师阶段



1934年4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广昌保卫战失利,中央红军粉碎第五次“围剿”已极少可能。5月,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和筹划战略转移。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红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开赴闽浙皖赣边区,红六军团随后西征。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简称)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2个纵队,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此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但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遭到重大损失。在毛泽东坚决主张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放弃了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并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下旬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实际开始了长征(也有认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从5月开始)。
5月下旬,中央红军向川西北挺进。6月中旬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中共中央多次催促、劝说无果。9月9日,张国焘电令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中共中央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省迭部县俄界(今髙吉)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平镇(今永坪)。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西吴起镇。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转战于川康地区。1936年7月上旬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在此期间,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率领下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并与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的到来进一步加强了红军团结北上的力量。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二、红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的任务后,又面临国民党军130个团的重兵“围剿”。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到达川西北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编成红二方面军。7月上旬,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下旬,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以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为标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第2个回答  2019-09-04
一、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二、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从于都以南地区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三、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四、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五、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六、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第3个回答  2019-09-04
红军长征期间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分别是走过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准备阶段、失利阶段、转折阶段、分裂阶段、受挫阶段、大会师阶段。
长征的经历并不是短短几句话就能总结的,先辈的事迹应该让我们铭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