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七”在田字格里的写法如下:

七:[ qÄ« ] 

部首:一    ç¬”画:2    äº”行:金    äº”笔:AGN    

详细解释:

〈数〉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名〉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

拓展资料:

1,七老八十[ qī lǎo bā shí ]

形容年纪很大。

2,三毛七孔[ sān máo qī kǒng ]

指心思,心机。

3,乱七八糟[ luàn qī bā zāo ]

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4,七零八落[ qī líng bā luò ]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5,七颠八倒[ qī diān bā dǎo ]

形容十分凌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6

如下图: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扩展资料


起源: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种姓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演变:

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称为哈拉巴数码的铭文记数法。到公元前后通行起两种数码:卡罗什奇数字和婆罗门数字。公元3世纪,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数字中零的符号日益明确,使计数逐渐发展成十进位值制,例如公元8世纪后出现的德温那格利数字。

大约公元9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地区,从原来的婆罗门数字导出两种阿拉伯数字:被中东的阿拉伯人使用的东阿拉伯数字和被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使用的西阿拉伯数字。东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使用的形式很相似,西阿拉伯数字后来发展成我们广泛使用的形式。

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加上使用十进位制便于运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在Unicode码中的位置是048到057。

第2个回答  2018-06-18

“七”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拼 音 【qī 】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

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3.姓。

笔画

组词:十七、七窍、七律、七古、三七、七情、田七

扩展资料

1、七上八下 [ qī shàng bā xià ]

【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示例】:他就感觉得~,心里老不自在。 

◎沙汀《烦恼》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2、横七竖八 [ héng qī shù bā ]

【解释】: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示例】:床下~有几双花鞋。 

◎曹禺《日出》第三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杂乱无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06


【中文名】:七


【拼 音 】:qī  


【部 首】: 一 


【笔 画】: 2


【五 笔】: AGN


【基本释义】:


1.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0

 

追答

对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