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散文 认牙 散文答案.

如题所述

  冯骥才的散文 《认牙》 散文答案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问题: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②华大夫有两个让人“费猜”的事,一是能耐大,一是记性差,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他什么精神的体现?
  答案: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华大夫治牙的技术高,但记性差,帮警察抓犯人,认牙不认人.
  ②华大夫有两个让人“费猜”的事,一是能耐大,一是记性差,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是他什么精神的体现?
  治牙手艺高和记性差 :手艺高是因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治牙上了;记性差是因为心思都在牙上,所以“认牙不认人”。
  他做一件事情全心全意,把全部心思都放进去的精神。
  《认牙》出自冯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之十一,讲述一个关于“专心致志”的医痴的故事。治牙的华大夫,医术高明,专注于医术,却总是记不住人,让人“费猜”。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0
一、能耐大 二、记性差
第2个回答  2017-06-03
从主题方面赏析认牙
第3个回答  2014-09-01
爱若懂得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就会处处呈现,高山流水就会叮咚成绝妙乐章,飞鸿过处,就会有万千风情萦回。理解,是一种沉默的语言,也是运动与静默时的一种超常领悟。理解,是驱除黑夜的灯火,是通往彼岸的桥梁,也是填平沟壑的沙土。爱情和婚姻里,如果缺乏了理解,那么,再美好的日子也会变得寡淡无味,再美丽的季节也会变得萧条苍凉。生命里,少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份心动和感动,少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丝希望和憧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