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育故事」用爱心呵护,让他茁壮成长

如题所述

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题记

我农村出身,求学的艰辛,让人刻骨铭心,而老师无微不至的爱让我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如今我光荣的成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又把这份爱心传递给我的学生。

转眼间已经工作17个年头了,回首这17年从事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人们称颂的大作为,但是我的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更精彩。”

就像前苏联捷尔任斯基说的,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长时间的工作赋予了我宝贵的教育经验。做一名语文老师,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着我的学生,他们在我的呵护下,知识的浇灌下,露出满足的笑容,茁壮成长。

01 赞扬 · 关爱 

与学生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慢慢发现,其实,他们都极度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关爱。假若老师对某一个学生另眼相看,倍加重视的话,他会自然而然的视你为“知己”,不仅尊敬你,而且会更加喜欢你,愿意倾听你的教诲与劝导。

于是我把责备变成了提醒,把批评变成了鼓励。记得我中途接的八年级两个班,那批孩子大多数来自农村,基础薄弱,又加之前一年老师更换很频繁,学习习惯不好,对新老师有抵触。我面对这种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采取激励措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在心理上认同和接纳我。

学生普通话不行,我在上课时要求孩子们朗诵一段课文,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小学式朗读,只有个别孩子努力的学习朗读技巧,读的很慢,虽然也相差很远,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同学们投去诧异的目光时,我带头鼓掌。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孩子普通话说的越来越好。还有个别学生,上课老是无精打采,本来学习还在中上游,月考后下滑明显,上课偶尔还有睡觉行为。我发现后,马上找他们了解原因,才知他们的家庭出状况了,于是我就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上课时有意叫他们发言,后来这些孩子的成绩逐渐提高了,还将我视为他们的“知己”。

02 尊重 · 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在一次作文训练时,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同学,满篇文章几乎都是名言警句,虽然我知道,这些都是抄的,我毅然地给了满分。

后来我留意到这个孩子有记录和摘抄名言警句的习惯。经过我的辅导和鼓励,以及在我们班让这个孩子上讲台分享他摘抄的心得,让学生们明白了作文不再是那么的难写,主要是多观察,多记录,随时记录捕捉到的感悟,用自己的感悟碰撞古人的智慧结晶,从而流淌出自己的东西。

03 唤醒 · 激发

德国教育家迪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所说的:“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所以课堂教学成了我们永恒研讨的课题。

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共同发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乐园。怎样来实现课堂应有的价值、实践这一乐园的遐想?那就是如何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呈现怎么教,教什么?

我在上小说课时,我让我们班的学生自己挑选角色,上台进行表演,比一比谁演得好。通过表演,学生既弄懂了故事情节,对课文中的一些可讲的词句也理解了,收到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这个做法效果是非常好的。

古语说的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的教师要从原来的传授模式转变为反思模式,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同呼吸、共成长。只要有一颗一切为学生的心,就一定能演绎出自己最精彩的教育故事,让自己的教育旅途风光怡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