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在理解、感情朗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完成感情朗读与背诵,及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三)、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字词理解本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2.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感情的背诵本首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3.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听曲思考,谈话导入。

  1.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说说这首歌描述的是那个节日中,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歌曲中你清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你读过哪些描写中秋,或者写月亮的诗词吗?

  学生回忆,吟诵学过的诗词句

  3.导入新课:宋代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写过一首借月抒怀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4.质疑:读词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质疑。

  二、知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苏轼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

  2、教师多媒体出示,介绍苏轼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二、感情读,初体会。

  1、 师范读,学生听读感知:在老师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2、 学生自主表达感悟

  3、 强调重点字的读法 ,字词卡片出示

  4、 学生自由朗诵一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5、 多媒体出示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配乐《春江湖月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品读、赏析内容。

  1.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学习所得,多媒体出示以下重点词句意思:

  把酒、琼楼玉宇、归去、不胜、起舞弄清影、何似、琦户、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

  3.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4.男生配乐感情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感情朗读下阙。

  四、品读感悟,自主交流

  1.自主感悟: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它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媒体出示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2.讨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是怎样的?从诗中你体会到词人有什么特点?

  引导理解作者苦闷-矛盾-豁达-祝愿的思想感情变化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五、初步理解诗中想象与联想

  (1)词的上下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上、下阕的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3)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比如由“秋风”想到“落叶”,因为“秋风”和“落叶”相伴出现,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 想像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4)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体会意境。

  六、积累诵读,增强底蕴。

  1.背诵本首词;

  2.将这首词的内容讲给自己的父母;

  3.搜集借月抒怀的诗词摘抄并背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吴刚砍桂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

  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课外所查询的资料。)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后再齐读全首词。

  (三)深入理解

  1、先独立思考下面问题,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1)、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加之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呢?(苦闷、惆怅、忧伤、孤独、难过等)

  (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矛盾,还怕寒冷)

  (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2、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

  3、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探究、讨论,老师巡视、参与、指导)

  4、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四)品味

  1、通过学习这首词,你最喜欢词中哪一句或几句?请说明理由。

  2、配乐朗读,品味意境。

  (五)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回忆自己曾经遭遇过的不如意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2、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学习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谈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六)在合唱歌曲《真心英雄》中结束上课。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根据对词的意境的理解,给这首词配一幅插图(可与同学合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