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四位接班人有怎样的共同点?

如题所述

前天,12月14日,良叔在平安大学培训,教室旁边的礼堂正在宣布着大事。

那是平安第十一届董事会,公司宣布将增设三名联席CEO: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

联席CEO在商业管理中并不罕见,一般是用于某种过渡。

鉴于马明哲的年龄,很自然的被联想成“寻找接班人”,三名联席CEO也被媒体定义为三位候选人。

这种搭配其实挺讲究的,平安员工都知道,公司一直宣扬已进入了3.0时代。

那么什么是3.0呢?

先说1.0,是指平安的起家业务,保险;

2.0,指以银行为代表的泛金融业务;

3.0,是指以科技为主旋律的整体跃进。

3位联席CEO正好各独当一面。

李源祥一直主管保险事业群;谢永林主管银行;陈心颖主管科技,所以这个组合就是3.0在架构上的一个体现。

这时,你可能会有个疑问,这明明是三个接班候选人,我的题目为啥是“四位”?

过去的传言中,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一直被视为马明哲的接班人,这次却没有入选联席CEO,很多媒体断言任已被排除在候选之外。

良叔觉得这个结论下得有点早,这么庞大的金融帝国,最终落入谁手,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且,三位势均力敌,择其一,会不会有厚此薄彼的麻烦,也不得而知。

另外,中国帝王学中向来有“奇门遁甲”之说,“门是让大家看到的,甲却是隐于其后的,最后时刻才会猝然临之。”

所以,我判断四个人都是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这都是我毫无根据瞎猜臆想,结局只能交给时间去论证。

这篇文章,不是来讨论商界奇谋的,喜欢猎奇的同学可以就此打住,出门左转。

我只是想讨论这四人的共同点:

都极其热爱某项运动,都拥有强健的体魄。

1. 为什么平安高管没有一个胖子?

坐地铁上班的李源祥,有一个骨灰级的爱好,踢足球。

你可能不相信,53岁的李源祥,6年前还代表寿险,参加平安内部的工会杯足球比赛,几乎跑满全场。

这比赛是半专业级的,良叔当时是另一子公司队员,打右边锋。

一场比赛和寿险对阵,我和李源祥对位,本来以为大领导刷下存在感就会撤。

谁知他一点不含糊,那速度我差点都没撵上......(具体情节可看今日良叔的小随笔)

谢永林,公认高尔夫球业余界高手。

要知道能把这项运动玩好,必须拥有强大的爆发力,高强度的专注力,以及持久的耐力。

由此可见谢永林的身体素质。

他看起来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如果你离他够近,就会感觉到他的壮实。

陈心颖来平安较晚,接触机会也较少,但听说她打网球特历害,全场飞奔的那种,如果没有良好的体力支撑,40来岁的年纪根本没法玩转。

任汇川对体育的爱好,更是众所周知,喜欢跑马拉松的他,已经不知拿了多少块牌牌。但凡见过他的人,差不多会留下一个共同印象:消瘦、挺拔、消耗不完的精力。

不仅他们四个,当你看到平安集团的O类(各类子公司执委)合影,就会感慨,咋就一个胖子也没有呢?

原因很简单,大家几乎都是某项运动的爱好者,他们都极其关注自己的健康,每个人都是精力充沛,能打能摔,这也许就是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的秘密。

2.  一个人的优秀往往是全方位的

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美国总统没有一个胖子?”

有一个这样的回答:

这话,我刚刚听到时,感觉有点扯,有必要把身材和管理国家扯到一起吗?

直到见证了一个真实案例。

我一朋友,在一家英国企业做高管,原先体重200斤左右,有一个升迁机会,他去找英国老板争取。

老板却说,你连自己的体型都控制不好,我凭什么相信你能管好一个大区?

那朋友惊讶之余,才明白为什么老板那么喜欢运动,马拉松、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原来这不仅仅是种爱好,还是种挑战未来的资本。

于是,朋友也痛下决心,开始体育锻炼,半年下来体重降到150斤。

结果还真如了愿,得到了升迁。

他现在每年参加6-8次全程马拉松比赛,每周坚持4天运动,现在身材贼棒,以前的老毛病也没有了,干什么事都精力十足。

所以你看,一个人的强大,就是先从身体开始的。

这一点,欧美精英似乎特别明白,你可以看看下面华尔街的大神们。

几年前,RBC组织的十项铁人赛,你能看到,那些头脑发达的精英们,四肢并不简单。

惊讶吧,我们印象中,那些智力发达的人,往往弱不禁风,可现实却与我们的认知背道而驰。

远的不说,就说微信之父张小龙。

前段时间,获得了英国公开赛冠军,不打高尔夫球的无感,对于我们,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他必须同时拥有无与伦比的身体素质,和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才能达到这种高度。

良叔见到过很多长期屹立于职业峰顶的人,似乎都如此。

能把业余爱好做的很牛,能把家庭照顾的很好,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

这其实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 强健的体魄 ”。

强健的体魄带来充沛的精力,试想,你身体不行,一下班就瘫倒在上沙发上,哪里还有精力去辅导孩子功课?

所以,你会发现, 优秀的人,往往是全方位的优秀。

3. 活得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作家李栩然在一篇文章中曾说到一个问题。

他和朋友聊到一个现象,为什么那些“老红军”和“高级领导”,都这么长寿?

李栩然想到很多理由,比如心态好,医疗条件好......

可后来突然想到了一个毛骨悚然的结论:

这其实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效应。

这种幸存者偏差效应,良叔也有亲身体会。

我还在500强时,组织一场大型培训,请了一位知名的培训讲师。

当我去机场接他时,有点失望。

因为他比电视上的形象渺小很多,个子很矮不说,还夹杂一点方言口音。

我当时就很纳闷,他怎么就这么出名?

第二天早上,我去酒店接他,因为去的很早,便在餐厅等,想着他总要下来吃饭吧。

结果等了很久,接到了他的电话,说他在大堂,我为什么还没到?

我赶忙下去,问他:“您不吃早餐吗?”

他说早就吃过了,他每天6:00起床,背课半小时,跑步40分钟,然后吃早餐,雷打不动,坚持了15年......

当天中午陪他吃饭,他也是极其的克制,因为担心对嗓子不好,所以不吃辣(他是湖南人天生爱辣),也不吃任何油腻的东西。

我当时就感觉他的生活像苦行僧,太特么没意思了......

后来自己做了职业培训师,才有点感悟,正是他的这种习惯和克制,才让他保持了一个好的身体,能长久留在这个赛道上。

他那个年代,比他优秀的讲师多如牛毛,可是十几年下来,能撑下来的没几个,他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他之所以能出名,并不是他本身有多优秀,而是和他同时代的优秀人,都因为身体原因被刷了下来。

因为,讲师是一个很摧残人身体的行业,讲课耗元气,生活也无规律。

如果再矫情一点,比如换张床就睡不着了;吃点不干净的东西,就拉肚了;受点小风寒就头疼脑热了。过不了几年,身体就会被拖垮。

只有那些身体耐撕的人,才能长久在这个行业立足,他们才能成为庞大分母之上的分子。

所以,你可明白“剩者为王”的真谛?

在诺贝尔奖圈中,曾流转一句调侃话:

言下之意就是,你活得久了,你的对手已经死光了,这个领域只剩下了你,这奖不给你给谁?

但是你别以为这是句玩笑话,现实中,活得久还真是个核心竞争力。

诸葛亮五十多岁就死了,司马懿却活到了七十多岁,所以后者是用活得久打败了诸葛亮。

画家毕加索为何如此出名?因为他比同时代的画家活得长,91岁才走,这么长时间,足够他制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一直活在黑格尔阴影之下,他的论说被更有名气的黑格尔打压,学界没人支持。

只到德国鼠疫横行,黑格尔染病身亡。而身体极好的叔本华却幸免于难,此后没了死对头的他,渐渐走红,终成一代大师。

所以,哲学圈也有句名言:

“如何成为大师?如果你天赋平平,就一定要活得长一点。”

4. 别把人生当成一场百米冲刺

前段时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出炉,其中的数据挺让人担忧。

我理解当代人的生存压力,作为曾经的一份子,更明白那种欲罢不能。

但是,我不相信绝大多数人,比平安的那四个顶级高管还忙。

我相信存这样这两种人。

一些人把事业当成百米冲刺,以为拼尽全力,到达终点就能好好歇着。

而那些精英分子却明白,事业之路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一边跑一边补给,别人再快,也干扰不了他们的节奏。他们只用耐心的等待对方掉链子。

而另一些人呢?恕我直言,就是懒,就是缺乏自控。

你再忙,总能抽出十几分钟做一组KEEP吧?总能抽空快走二十分钟吧?

这些不能坚持锻炼的人,往往也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就像《精力管理》中所说的:

多数人不就是在这个怪圈里晃荡吗?

你也许能找到例证,说有些人根本不用锻炼,身体照样很好,精力照样旺盛。

是的,这类人我也见过,我认识一位院士,八十多岁,从不锻炼身体,每天只睡5个小时,但是头脑清晰,精力充沛的让人发指。

对于这类事,我只能说两点:

一、确实有些人是天生神力,没法用科学解释;

二、你肯定不是那类人。

所以,别窝着了,没事多走两步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