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看似理由充分,根据十足,但却忽略了普遍的适用性。

我们思考时,应该思考会不会变成自以为是的观点?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让观点相互对抗,“思考”才能更加深入。

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就是大胆地思考和自己不同的观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既能增加我们思维的广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共情能力和理解度。

Tip 1 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

不可忽视者”的人选如下:

(1)彻底思考该“信息”内容,与他的未来、生活、工作等有关联的人。

(2)认为这将会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对该“信息”内容抱有期待的人。

(3)与该“信息”有直接关系的人。

思考“那个人最想得到什么”。如果看得出别人“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能看见那个人“真正的观点”。看得见别人“真正的观点”时,自己的观点就能增加,从而让自己思考得更加深远。

Tip 2 用崭新的观点,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

从“有利益关系所以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了解到很多情况,但外部人员的观点也能告诉我们很多重要的事。自己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在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者看来,也许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时候用人类学者的角度,更容易找出被忽略的重点。

试想一下“如果从人类、文化或民族等宏观角度来解读一件事,会怎么看”。从宏观的角度,看清当事者经常忽略的“点”——这就是模仿人类学者观点这一方法的优点。

采用像人类学者的观点时,要采取脱离“现在的时代、现在的场所、现在所处的状况”的姿态,就是用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现在的自己觉得这件事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时代、场所、文化背景发生变化,还是理所当然吗?

不论是以“不可忽视者的观点”还是“外部人员的观点”,考虑其他观点时,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有“他人观点比自己的观点好(或差)”等优劣之别。

在不太习惯意见冲突的日本,当有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出现时,很多人会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的意见不行”,从而否定自己的解读。 在实际讨论的时候,或模拟讨论时,最重要的是要把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想法,当成“深化自己思考的肥料”。

Tip 3 一人辩证法

在自己心中设定“另一个自己”,反对自己的每个想法。

在影视画面中,时常会有出场人物的心中“善良的自己”与“邪恶的自己”互相交战的画面。“善良的自己”对想做坏事的自己低声劝告“别做”,而“邪恶的自己”也跑出来说:“不会被人发现的,做吧!”在自己心中设定另一个自己,就和这种情形相似。但是,要对抗的并不是善与恶,而是“自己原有的观点”和“相反的观点”。

“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对话法。辩证法有许多种类,但这里说的辩证法叫作“一人辩证法”。

通过让某个想法与相反想法对抗,产生化学反应,从而生出更好的想法。

一人辩证法的顺序是思考“赞成或反对”二选一的事物:

(1)用“赞成”“反对”等形式,确定自己的立场

(2)将反对一方可能会提出的反驳,尽可能地在纸上条列出来即——反驳清单。

(2)在清单中,只留下看似有正当根据的条目。

(4)检验清单里剩下的“非A君反驳”是否正当。

(5)将认为合理的根据反映在自己的想法中。

反对自己原有的想法,甚至还要想出反对它的根据,也许是件难事。对自己的想法舍不得放下,但是还必须刻意否定。想必有人会觉得这太强人所难。但是“敢于反对自己的想法”,是客观深入自己想法时,绝对不可少的做法。

Tip 4 通过“反驳清单”重新审视意见

首先,站在与自己相反的立场的立场,试想如果我是他,会拿出什么样的根据来反对,据理抗争呢?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任何想法都要持怀疑的态度,进行反驳。

其次,再将“反驳清单”的内容,按照是否有合理的根据来区分。

像这样把清单上留下的反驳写出来,再逐一检验这张清单上留下的反驳是否正确。通过重视程度能把你推向事实的反驳,用反驳来深化“自我意见”。

生活中的问题,充满着变化性,或许答案不止一个,学着多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思考,有着自己的见解,同时接纳那人的不同观点,再不断升华自己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