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语都是在古代形成的?近代有没有什么新成语?

如题所述

因为古人“求精”,现代人不讲究“精益求精”了而讲究大白话,也就是尽量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看一眼就理解。说白了,其实就是文化氛围不同了。其实这个原因是多样性的,古时候人们在作文写字的时候是讲究精益求精,可那也是有原因的,如果可以的话,古人也一定想像现代人这样,写字读书没有阻碍。

古时候资源有限,能够接受教育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社会上层人士,也就是古代的贵族。平民老百姓不要说学习了,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一本书。为何?因为古时候的书可不像现代,是个人都能够写得出来,也不像现代,机器一过,成千上万本书就问世了。

在古时候,能够写书的人都是整个社会的顶端人才。而他们把书写出来,再刻印出来,那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首先在很早的时候,人们是把字刻在竹简上流传下来的。这个时候,如果他们采用大白话的形式来做文章,那这字该怎么刻?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字,根本就刻不完。所以古人必须精益求精,能够用一个字来叙述的,绝对不会用两个字,哪里像现代自媒体,例如现在的我,能够用一百字来描绘一个字,绝对不会用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把全部的意思表达出来。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就不断地精简字数。可是精简也不是随意精简的,其所传达出来的含义,必须能够让别人理解,否则只有你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那就没有了意义。因此很多人就把一些人人皆知的典故,用简短的几个字来代表,只需要讲出这几个字,人们就知道这背后的典故,以及索要表达的含义,这就是成语的诞生。


可是现代不需要了,现代写字没有了成本,作书也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印刷书本更是简单,这种方便就让人们没有必要再去刻意造什么成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8
古时候人们在写作时要求精益求精,会用更多成语,现代人讲究大白话,尽量让所有的人看一眼就理解。现在是文化氛围不同了。近代也有新成语,只不过不常用,比如“正龙拍虎”。
第2个回答  2020-09-20
成语在古代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都有非常多的典故,然后。那个时候文人的水平也都是比较高的,近代形成的新成语也是有很多的,只是我们现在被发现的一般都是古代字典里所出现的。
第3个回答  2020-09-27
古代人讲求精益求精,往往一个成语就是一则语言故事或者一个典故。近代也有一新成语,只不过是不太常用,所以就不太被人们所熟悉。
第4个回答  2020-09-28
因为文字就是在古代创造的,成语是在古代创造出来的基本上也够用了。近代也有一些比如用的比较广泛的现代成语顺藤摸瓜、舍己救人、电闪雷鸣、出乎意料等,就是近几年出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