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张之洞,为什么被誉为“武汉之父”?

如题所述

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10月12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交卸了总督篆。27日,他登上了一艘名叫“粤秀”的轮船,从此离开了广州。

粤秀轮驶出珠江,进入大海。轮船经由香港、停靠上海再拐入长江溯水而上。

粤秀轮抵达武昌司门口时,已是1889年11月25日。武汉也已走进了秋天深处,江上的风也已带着丝丝的寒意。张之洞在湖北巡抚奎斌率领的各大衙门官员的迎接下,踏上了武汉的土地。

因为善于察颜观色,八面玲珑,颇受器重,1899年,24岁的刘歆生即获法商立兴洋行提升为买办。

积累了一些资本后,他又独自开办阜昌钱庄,并在湖北襄樊等地大量收购白芝麻转往上海销售,利润丰厚,很快成为20世纪初的武汉商界新锐。

此时的武汉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新总督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但历史却向我们展示了它真实的情景:当踌躇满志的张之洞抬腿由司门口踏上岸时,武汉便注定了它命运的改变。

那个时候,运气的武汉,把张之洞等来了。

开埠初期的汉口,地产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形的产业,刘歆生善抓良机,敢于冒险,借张之洞“湖北新政”之势而发达,前瞻布局,观其商机,一举发迹得益于刘歆生遇“张”而起,与张之洞的系列举措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说张之洞成就了武汉,也可以说张之洞的政举成就了刘歆生这个顶尖的商业弄潮者。

1904年,张之洞提议修筑长堤,今称张公堤,以防后湖水患,需纹银80万两方能完成建筑任务。官府只能拨银30万两,余款向社会募捐,汉口巨商富贾虽多,但难以筹资到位。刘歆生以民众之危为己任,慷慨捐银50万两,占筑堤费用的绝大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5

现在是21世纪初,如果问人们,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是哪,大家会不假思索地说“北上广深”;

如果一百年前提问,这个答案中一定会有“武汉”。(笔者注:武汉是1927年提出的概念,为方便描述,我们用武汉代称武汉三镇)

北京是我国首都,上海广州深圳都是沿海城市,又是最早的通商和开放口岸,这些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而中国大陆腹地的武汉既无优越的地理优势,又无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如何成为全国最耀眼的那颗呢?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张之洞。

1898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已经从海外订购了钢铁冶炼设备,准备在广东大干一场。结果同年3月,清廷一纸调令将其从广州调到武昌,去做湖广总督。冶炼设备也临时改运到湖北,武汉百姓都应该感谢这个调任,不然汉阳铁厂就变成了广州铁厂。

地盘变了躁动的心却没变,随着张之洞坐船北上,主政地点也从珠江流域换到了长江流域。就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从1889年12月在武昌下船踏上荆楚大地到1907年9月进京任职到达天子脚下,除去短暂出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武汉整整待了17年。而这正是张之洞大展宏图的17年,也是武汉走上近代化快车道的17年。

听完了湖广官员的述职后,张之洞将开办铁厂提上了日程,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工厂选址要考虑很多因素:河流水源、交通出行、消费市场、风向地势等等。辽宁鞍山钢铁厂具有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上海宝山钢铁厂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而当时的武汉的钢铁厂要如何考虑呢?

这个岁数不小的中年人沿着长江上下奔波百里考察选址,但他给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答案:并没有敲定富含铁矿的黄石,而是定在了汉阳。那个年代交通运输不发达,为何不设在铁矿附近?张之洞解释:长江汉江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大城市方便聘用人才;其他辅助性工厂如兵工厂位于武汉,便于管理。

这个回答足见张之洞的远见和魄力,也成为了日后汉阳铁厂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

敲定方案后,张之洞开始筹集资金,多次会议预算后,实际需要560多万两白银。当时的清廷国库并不殷实,给列强赔款还得给慈禧过生日,统治者也没有对铁厂抱多大希望,最终只拿出200万两。

张之洞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先向日本贷款300万,又从自己的老东家两广地区搞来13万两,东拼西凑终于凑过了启动资金。张之洞以强大的意志力最终排除万难,成功架炉开工。

1894年6月28日,汉阳铁厂1号高炉生火开炼,张之洞整整视察了一周,足见其喜悦之情。

缺少重工业经验的国人又在此后遇到了矿石不合格等诸多问题,好在张之洞没有放弃,在盛宣怀的帮助下,最终将汉阳铁厂屹立在清朝中部的武汉。一向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也大为惊叹,一度将其视为清朝觉醒的标志。

对汉阳铁厂苦心孤诣的经营,只是张之洞对这个城市倾注心血的微小缩影。

除了重工业外,这位新到任的湖广总督还建立了许多轻工业企业,比如织布局、纺织厂等,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张之洞主政湖北还有一个非常耀眼的政绩:修建卢汉铁路。卢汉铁路就是现在的京广铁路,当时武汉没有大桥,长江将这段铁路一分为二,北段的叫“京汉”(平汉,卢汉)铁路,南段的叫“粤汉”铁路。张之洞负责修卢汉铁路南段,地理上大概是黄河以南到汉口的部分。而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优质钢材,刚刚建好的铁厂就有了市场,汉阳铁厂提供了千余公里的钢材。

石家庄、郑州都号称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但力排众议竭尽全力建铁路,张之洞的眼光无疑是极为长远的。事实也证明,铁路便利了汉口到京城的交通,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通,也打破了江城仅依靠驿道、水运运输的格局,九省通衢的雏形也开始形成。


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在张之洞英明的指挥和坚强的支持下,武汉三镇发展迅速,一跃成为第二大城市,“驾乎津门,直追沪上”,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踌躇满志的他,将洋务报国的一腔热血全部喷洒在这里,张之洞被世人誉为“江城之父”。

张之洞正是这样,一步步成就了武汉!

看,汉阳铁厂高耸入云的烟囱,不正是张之洞巍峨屹立的身影吗?

第2个回答  2019-09-02
张之洞生善抓良机,敢于冒险,借张之洞“湖北新政”之势而发达,前瞻布局,观其商机。有能力。
第3个回答  2019-09-02
因为他那时在武汉很有名,他为当时的武汉做了贡献,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交卸了总督篆
第4个回答  2020-10-02
(2019·黄石)他任湖广总督期间,曾开办了大冶铁矿、王三石煤矿等工矿企业,促进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位总督是张之洞。
创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是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