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开———宇宙始于大爆炸

如题所述

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我们的地球以及整个太阳系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家解释世界所不可回避的问题。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中国古代的贤哲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他们设想,混沌无形的元气是天地的本源。我们赞成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哲学观点,但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对象,受观测技术条件的限制,我们所认识到的宇宙总是一个有限的客观存在。这样一个宇宙,应该有它的开端。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呢?

渺渺茫茫,从何说起。最初只能有臆想出来的神话。作为科学中的假说,总得有一定的事实为基础,并能得到科学理论的支持。20世纪初,天文学家斯里弗尔(V.M.Slipher,1875~1969)在观测银河系外的仙女座大星云时,取得了15个星系的光谱资料,经过研究,发现其中13个正在以每秒数十万米的高速退行,即离开我们愈来愈远。1929年,哈勃(E.P.Hubble,1889~1953)根据前人和他自己观测到的河外星系正在退行的资料,提出:一个星系退行的速度和它与我们(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即离得愈远、退行愈快。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我们周围的星系正在四散离开,也可以说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正在膨胀。哈勃所在的工作单位,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上的天文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这使他有可能观测到100万光年那样遥远的地方,在银河系外原来分辨不出星体的云块中,也看出了星系的存在,并取得了资料。在哈勃还未发表他的研究结果之前,就有人根据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在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演绎出宇宙在膨胀的理论。哈勃的发现被认为是对这些理论的验证。以后的天文观测继续有新的发现,证明宇宙在膨胀,曾测到有的河外星系之间,正以2.5×106km/h的速度在拉开距离。

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膨胀的宇宙会不会是爆炸的产物呢?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G.E.Lematre,1894~1966)在1927年就想到了。他曾设想组成现在这个宇宙的全部物质,当初都集中在一个“原始原子”(或称宇宙蛋)里,异常紧密,温度约为1032K。显然这只能维持极其短暂的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发生大爆炸,原始原子迅速膨胀,逐渐扩展成为我们的宇宙(彩图Ⅱ)。这个本名为《Big Bang》的书,在中国译为“大爆炸”的宇宙起源假说,可谓神来之笔,后来,连勒梅特自己也不敢完全相信。但是哈勃的发现确实使人受到鼓舞,不断有人去继续研究。

现在我们知道,宇宙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大爆炸1s后,温度降到1010K,粒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和引力开始分开。在高温下处于基本粒子状态的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聚合成各类原子,约在大爆炸后50万~100万年,首先由电子和质子合成氢原子,接着是氦原子也大量生成了(约可持续100亿年,温度在107K),随后其他所有元素的原子都可以从轻到重依次聚合而成,只不过重元素聚合的机会少得多(原子序数大于28的元素聚合时间仅为1s左右,温度为109K);大爆炸后100万~20亿年才逐步形成各类天体星系;太阳系的出现,已是大爆炸发生后约70多亿年的事了。

大爆炸的发生,距离现在约137亿年了。怎么能证明137亿年前发生过这样的爆炸呢?按照大爆炸宇宙模型的理论,爆炸形成的宇宙一直在降温,恒星是在降到40000K以下时才开始形成的,现在测到最老星系的年龄都只有100多亿年,符合这个理论的推断。特别是盖莫夫(G.Gamov,1904~1968)做出的预言:在大爆炸的特殊宇宙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微波辐射(宇宙背景辐射,cosmic background radiation),至今还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其温度应已降低到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4年,威尔逊山上一台高灵敏度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各个方向都测得一种3K的微波背景辐射(3K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大爆炸理论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发现者彭兹亚斯(A.A.Penzias,1933~)和威尔逊(R.W.Wilson,1936~)为此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89~1992年实现了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卫星计划,记录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谱,它精确地测量了黑体辐射谱的符合温度为(2.728±0.004)K,此计划的主要负责人马瑟(JohnC.Mather)和斯穆特(GeorgeF.Smoot)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有一个证据是,现在测得的在不同天体上氦的丰度(abundance),即它在天体中的含量,一般都达到20%左右,仅靠太阳上那种氢合成氦的热核聚变,在137亿年左右的时间里是不能造出这么多氦的,而大爆炸能做到。因爆炸而使星系间的距离逐渐拉开,更是公认的事实。天文观测中已多次记录到超新星爆炸,另外新近得到的两个黑洞撞击爆炸的信息,都可以作为佐证。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场面是令人惊叹和着迷的,这种假说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也许有关这个大胆设想的证据永远都难以充分,不过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确实值得好好地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