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

如题所述

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出自《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心照不宣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īn zhào bù xuān,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
1、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彼此都省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例如,写到传说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说,彼此心照不宣。——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7
心照不宣(成语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邀请黄山谷和佛印和尚来家小聚。这三个人在一起少不了要吟诗作对一番。正在兴高采烈,议论风生的时候,苏小妹来了,黄山谷连忙请她坐下,要她参加诗会。

苏小妹笑了笑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上山谷道人;念经我比不上老僧。要我参加可以,我们来猜谜行吗?”黄山谷和佛印连忙说:“行啊,你先开头吧!”苏小妹毫不推辞,便说:“这次猜谜,我们要玩个新花样,我先出个七字句打谜一,谁猜中了,先莫说,就由他继续出一个七字句字谜,该谜底必须与上一个谜底的字相联。第三个人同此,第四个人则要用一个哑谜来表示一个七字句,同样射一个字,最后这四个字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而这个成语又必须符合我们现在猜谜的情况,你们说行吗?”三个人一听都觉得难,但是又不肯服输,只得齐声说:“行。”于是,苏小妹说出谜面:
“月伴三星月如镰。”
三个人思索了一阵子,终于被苏东坡猜出。于是他抢先作第二个字谜:“日映召陵似火燃。”
黄山谷发慌了,心想,得抢先联上第三句,否则要用哑谜联第四句就难啦。黄山谷到底不愧是个大文学家,脱口便说:
“丕儿一去不复返。”
这时,三个人都望着佛印。佛印听了上面三句,心中已有数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上的帽子取下,马上又戴上,再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说:“这就是我的哑谜,不知道跟你们的三个字联得上否?”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猜对了。
原来,佛印哑谜的七个字是:“帽子一顶戴一天。”谜底是“宣”字。前面三个字是:“心”、“照”、“不”,依次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心照不宣。
第2个回答  2018-02-18
心照不宣的成语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邀请黄山谷和佛印和尚来家小聚。这三个人在一起少不了要吟诗作对一番。正在兴高采烈,议论风生的时候,苏小妹来了,黄山谷连忙请她坐下,要她参加诗会。
苏小妹笑了笑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上山谷道人;念经我比不上老僧。要我参加可以,我们来猜谜行吗?”黄山谷和佛印连忙说:“行啊,你先开头吧!”苏小妹毫不推辞,便说:“这次猜谜,我们要玩个新花样,我先出个七字句打谜一,谁猜中了,先莫说,就由他继续出一个七字句字谜,该谜底必须与上一个谜底的字相联。第三个人同此,第四个人则要用一个哑谜来表示一个七字句,同样射一个字,最后这四个字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而这个成语又必须符合我们现在猜谜的情况,你们说行吗?”三个人一听都觉得难,但是又不肯服输,只得齐声说:“行。”于是,苏小妹说出谜面:
“月伴三星月如镰。”
三个人思索了一阵子,终于被苏东坡猜出。于是他抢先作第二个字谜:“日映召陵似火燃。”
黄山谷发慌了,心想,得抢先联上第三句,否则要用哑谜联第四句就难啦。黄山谷到底不愧是个大文学家,脱口便说:
“丕儿一去不复返。”
这时,三个人都望着佛印。佛印听了上面三句,心中已有数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上的帽子取下,马上又戴上,再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说:“这就是我的哑谜,不知道跟你们的三个字联得上否?”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猜对了。
原来,佛印哑谜的七个字是:“帽子一顶戴一天。”谜底是“宣”字。前面三个字是:“心”、“照”、“不”,依次连起来正好是一句成语:心照不宣。
第3个回答  2018-02-18
这个成语只有出处没有故事的:
1、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张夫人吩咐尽管照旧开轮,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2、《玉娇梨》第十九回:"千里片言,统祈心照不宣。"
3、哦,哦,那算是我多说了,你是老门槛,我们~,是不是!--茅盾《子夜》十一
4、明白这一点,对于所谓"隐士"也就毫不诧异了,~,彼此都省事。--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5、例如,写到传说的地方,他会让读者感觉到这是传说,彼此心照不宣。--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
第4个回答  2017-02-04
心照不宣
【汉语拼音】xīn zhào bù xuān
也指互相之间明白或共同认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同时,对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应,而无需对方提醒。
【出自】: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