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慈不掌兵”和“义不掌财”出自《增广贤文》,此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情不立事”和“善不为官”只是流传甚广的俗语,目前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的意思是:过于仁慈的人不能带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法管理财务,善心太重无法做官。所以这些都是要求人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

“慈不带兵”:顾名思义是治兵之道要恩威并施,心慈手软会吃败仗。企业犹如军队,在军队中唯一让大部分士兵活下来的方法就是打胜仗。企业领导人就是带团队打胜仗,对个别破坏者和企业价值观不同的员工的仁慈是对团队的残酷,最终会把团队带垮。

“义不掌财”:特别讲义气的人不能管理财务,他见朋友有难会忍不住解囊相助,长此以往再多钱也没了。犹太人的生意经中有一条规则。

“善不为官”:在官场,太过于善良,就会被别人算计。一项制度的确立以及实施,其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处处都怕得罪人,让这样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为的。

在一个“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领导者下面干活,员工都会很随便,公司整体执行力极差,员工丝毫不听从公司号令,自私自利,不为公司做贡献。

扩展资料: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是一句流传甚广的统兵古训,这是古来善用兵之人都知道的道理。曹松有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意思是: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这不是说要对部下横眉冷眼,而是说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心慈手软而误了大事。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此“一时”之时,统帅战将必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以指挥行事,绝不能因妇人之仁而坏了大局。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中的慈悲、重感情、讲义气、与人为善都是非常好的品质。但不能把这些好的品质过于情绪化,庸俗化,只有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有这些内在素质才能成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不掌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这句话是一句俗语,是没有出处的,不过“慈不掌兵”和“义不掌财”这两句是有出处的,是出自《增广贤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心软了就不要管理军队,太感情用事就不要去拿主意,太仗义了就不要管理财务,太慈善了就不要当官

《增广贤文》又被称作《昔时贤文》和《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道家写的一本儿童启蒙书。这本书包含了中国的许多格言、谚语。这本书是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这本书谈了人及人际关系,命运,谈如何处世和表达对读书的看法。书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孝义的可贵,在这样的正面教育之中也不乏写了人性的虚伪,自私自利,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世态的炎凉等等。《增广贤文》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虽然有些风险色彩,但还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6
第3个回答  2017-11-18
慈不掌兵,慈者,仁爱之士,若为仁爱,则无威严,然兵无令不行,将无威则乱,故掌兵者必威大于慈,若能恩威并济乃是最佳人等。
义不守财,世上忠义之士多好友,然好友则必然重友而轻财,所谓仗义疏财,所以义者不能守财,也守不住因为他们不在乎财。
过于仁慈的人不能带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法管理财务,善心太重无法做官。所以这些都是要求人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这个词的原句应该是“情深不寿,强极必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一段感情,往往到了最深处,却无法长久。君当知道任何事物到了极限,便会渐露衰败,一个人可以强大到让天下臣服,但却不会因此而受人尊敬。做为一个谦和的君子,应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光华内敛自省,当以君子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