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杜甫的诗词有哪些?

如题所述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沙丘城下寄杜甫

作者: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2。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3。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4。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5。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沙丘:宫衍兴《李白占籍东鲁地名考》:"沙丘就在兖州城东,即唐鲁郡治城东门外,泗水边上。……为什么又出来个'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上……汶、泗合流,……所谓'浩荡寄南征'的汶水,实际应指泗水和汶水一支会流后,又南流的泗水"(《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280--281页)。

2.高卧:这里指闲居。《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3.日夕:朝暮,从早到晚。

4.鲁酒两句:《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此谓鲁酒之薄,不能醉人;齐歌之艳,听之无绪。皆因无共赏之人。

5.汶水:鲁地水名,正流今名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县、徂徕山、汶上县,入运河。耿元端说汶水在曲阜之北七八十里处向西流,"思君若汶水"只是联想到汶水,不能认为沙丘城就在汶水之旁(参《百家唐宋诗新话》124页)。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6,一说五载)秋。天宝三载(744)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开封),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分手后,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高如贵天师授道箓,正式履行仪式入了道籍。杜甫寻道师华盖未遇。次年秋,二人又会于东鲁。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的地步。不久二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也东游吴越。此后便再未会面。

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批点唐诗正声》:"散淡有深情"。《唐宋诗醇》引沈德潜语:"有余地,有余情,此诗家正声也"。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是此诗名句。如此以流水喻情思,李诗尚有"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寄远》);"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等可参。

附:今存李白为杜甫写的诗可信者及存疑者共四首,另外三首是:

戏赠杜甫(存疑)

饮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飚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编辑词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