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做简要赏析

如题所述

“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说我把自己的那份对你的担忧托付给明月(让它陪伴你一直到夜郎的西部)。这句诗给无感情的明月赋予人的感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远赴偏壤之地的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全文内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话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7
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说“我”把自己对你的同情和担忧托付给明月。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9
例①:似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