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西土: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失败了吗

如题所述

唐朝在西域的经营难言失败
唐朝在西域开疆拓土,直追汉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扬兵威于西域的朝代之一。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运也不得不走上了下坡路,无暇再在西域耀武扬威、再逞军功了。但是我们能否依据在西域统治时期的几次反复和最终失掉西域而言,唐朝在西域的经营失败了呢?
事实上,总体来看唐朝前期在西域的统治是非常必要而比较成功的。
首先,唐朝退出西域主要是战略上的撤退而非经营的失败。
西域作为唐朝边陲,族属构成纷乱,多方关系复杂,不在汉人传统农耕文明的范畴之内,因此只能采用羁縻州府进行控制,很难建立彻底融入帝国的有效统治。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土壤贫瘠,对外扩张则是民族发展的必然之计。在唐朝与吐蕃的长期竞争当中,西域是吐蕃进一步发展的必争之地,而中原地区才是唐朝立国之本,是战略上的重中之重;唐朝后期由于内乱没有能力再次经营西域,对此地进行战略放弃也是被迫之举,而非在西域统治竞争当中的彻底失败。
其次,唐朝在西域的经营让了唐朝减小了受到西南边患直接威胁的可能。
唐朝在垂拱二年弃置安西四镇之后,吐蕃和突厥的联盟侵占了整个西域,军队直达敦煌;而敦煌在唐太宗开始出兵西域、整肃突厥残余势力之前,一直作为国家西部边陲的桥头堡,直到占领高昌国、设立西州之后,西部桥头堡的位置才真正发生改变。至于安史之乱后,西域失守,更有吐蕃军队趁着唐朝安史内乱之际东进攻入长安,大唐都会惨遭劫难之例。
可见,如果没有西域作为缓冲,华夏腹地将会更容易地暴露在外族的威胁之下,西域地区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而唐朝前期成功地遏制了吐蕃东进的势头,也防止了突厥和吐蕃联结形成更大的威胁,可见唐朝在西域的统治达到了其设定的战略目的。
事实上,吐蕃管辖西域之后,不得不面对阿拉伯帝国的东扩;两大亚洲强权势力的碰撞是一场耗时长久的竞争。唐朝后期,吐蕃在防范和抵御阿拉伯帝国上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已经较少对汉地构成直接威胁了。
再次,通过西域的征服和统治重现了大汉荣光,提高了民族自豪感。
唐朝人对汉朝有着极其强烈的向往之情,试图在西域和东北重新建立大汉王朝所曾建下的功业。唐朝人自己的诗文当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在西域建功立业的想望。这和唐朝科举对《史记》、《汉书》等汉朝史书的重视不无关系。
相比汉朝,唐朝在西域的疆土已经过之,在东北方向始终无法征服到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立的博望郡和乐浪郡之地。但国家在西域的连续胜利也已经满足了这种想象,在唐朝人的头脑当中重现了辉煌的大汉荣光。例如著名的“汉皇重色思倾国”、“武皇开边意未已”,都以汉家故事比拟本朝,正是这种心理状态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自然流露。
因此尽管唐朝随着国势的倾颓而退出了西域统治权的争夺,但唐朝在这个强权时代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不容抹杀,在西域经营的功业也不容否定。
无论如何,唐朝军人西进中亚,在西域构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将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那几笔之一。正像唐朝人向往汉朝荣光那样,后人也长久的沉浸在唐朝所张扬的强大威风的想望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