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上一句什么?

寒食东来御柳斜的上一句是什么?

海上明月共潮生上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一、段落所在原文选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二、释义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二、赏析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

三、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公元647年— 约公元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

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原诗: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xún)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候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7-23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韩翃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年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传说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被火烧死,规定这一天全国不得烧火做饭,因此称作寒食。这首诗以寒食赐火之事,讽刺皇帝对宦官外戚的宠幸,但是,这种以传统儒家正统道德观念直刺君王贵戚的严肃内容,却表现于委婉含蓄、轻盈流宕的七绝之中,特别是写景优美,语出天然,使人在精美的诗体与隽永的的韵味中感受到那种深蕴的兴寄内涵。

以“春”字开篇,表明寒食时节,再用“无处不飞花”作具体描写,画出满纸春光。然“飞花”者,“御柳”也,则点出宫中的背景。而这御柳柳絮乱飞,又枝条乱舞,显然表现出一种既骄横又轻薄的意态,已暗寓深意。后二句点明题旨,寒食禁火,汉宫却可例外,日暮时分,皇帝亲赐蜡烛,但赐给谁呢?只有“五侯”之家轻烟升起,可见所赐皆为权臣贵戚。全诗以“飞花”、“柳斜”、“日暮”、“轻烟”组成一幅春天黄昏的美妙图景,充满诗情画意,严肃的政治内容被隐藏于如此轻盈优美的诗境之中,足见艺术手段之高妙,这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人所传诵的原因。
第4个回答  2019-08-1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相似回答